PS:感謝書友“HqB”投的月票。
于是羅科鐸改變主意,不但不撤了,反而勒令作為后備隊的清兵,加入了登山行列,也就是說,全軍總攻了。
這命令沒毛病,當清楚對手就是群烏合之眾,羅科鐸就不需要再有忌憚,只要手下士兵與敵接近到一定距離,不用動手,單一聲怪喝,就能嚇崩這些烏合之眾。
而等近了身,那就更不用說了,絕對的一個頂十個。
而在羅科鐸調動后軍加入進攻時,清軍的前鋒已經接近山頂百步之內,這個距離開始,山頂上青壯的傷亡產生了。
劉放并不傻,他也知道火藥臼數量有限,會用完。
所以,他令手下這數百號人,收集了大量的石頭,用來砸人嘛。
可劉放卻根本想不到,當這些沒有受過訓練的青壯,直起身,舉起石頭砸的時候,往往成了清兵箭矢的靶子。
從這個距離開始,戰場上的傷亡比例開始扭轉,青壯的傷亡漸漸大于清兵。
可劉放依舊在狂喝,“殺敵……砸死那些狗賊……!”
直到他背后發涼,回頭發現活著的青壯們都龜縮在了后面,再無人上前砸石頭。
劉放血氣一下上涌,瞪眼大吼一聲,自己親自上前,舉起一塊百斤大石,準備往下砸。
可就在他抬臂砸下時,一枝羽箭象長了眼睛一般地釘穿了他的左臂,他身體頓時失去平衡,大石偏離了原本想砸的方向,“隆隆”地下滾。
依舊沒有人追隨,劉放頹喪地坐在地上,掃視著黑壓壓一片的青壯們,有氣無力地道:“等死吧……都等死吧……!”
其實誰也沒有錯,至少,在這場戰斗開始到現在,雙方實力真不成比例。
青壯們能打成這樣、打到這份上,不易了。
接下來,也就只能象劉放說的,坐以待斃了,因為青壯們手中甚至連象樣的武器都沒有,僅有的弓,也是從縣衙中搜來的,可那弓,最多射三、四十步,沒有縣衙差役會上戰場拼殺不是?他們的職能就是對付盜賊嘛。
這樣的武器,面對射程遠在他們之上的正規軍弓弩而言,就是擺設,想拼命都做不到。
沖出去?那就是送死,清兵可以從容不迫地拿弓點名,那還不如坐在地上等死,死前還省點力氣。
劉放和青壯們錯過了最佳的拼命時機,那就是清兵剛開始登山至攀爬至百步距離時,這段距離是劉放他們最好的殺敵時機,只要打疼了、打怕了清兵,說不定還真能打出一個奇跡來。
羅科鐸不就是擔心傷亡過大,想要中止進攻撤兵嗎?
可惜,劉放不是將軍,雖然他心里很有將軍癮。
此時清兵前鋒已經爬至山頂,山下羅科鐸親自率后軍對山上發起沖擊。
結局,似乎已經注定。
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人。
一個最不該被忽略的人,他改寫了這場戰斗的結局。
老張,他太不象個能造成威脅的人了,以至于之前他下山時,清兵都懶得拿箭射他。
到最后射中他之后,更是沒有人去理會老張的死活。
所有人都認為老張死了,連山上劉放和青壯們都這么認為,這就是個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廢物。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老張還活著,雖然確實離死不遠了。
箭矢射穿了他的胸腹之間,將他仰面釘在地,可他依舊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