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池二憨等人在再三確認了情報的真實性之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原本三人認為,搶占盱眙,然后堅守,雖然是苦戰,但并不兇險,因為任何時候,軍隊都可以原路返回,而寶應駐軍兵力雖然不足以進攻,接應他們沒有問題。
可現在情況驟變,如果讓清軍截斷了退路,那么,自己就成了一支孤軍,寶應駐軍顯然不足以攻入鳳陽府地界來增援,而揚州府其余駐軍,最近的也在江都,遠水怕是解不了近渴啊。
而衡陽鎮那兩個信誓旦旦的青壯解釋說,鎮上義士組織了義軍,去阻擊到來的清軍,讓池二憨等人無語。
敢于數百里地迂回的清軍,自然是騎兵,更應該是精銳騎兵,憑著鎮上的平民,就是人數再多恐怕也只是去送死。
在賞賜了來報信的青壯之后,三人緊急商議。
最后決定,由史坤、黃大洪領所部固守盱眙城,池二憨率八百多會騎馬的士兵,趕往衡陽鎮阻擊來犯之敵。
為何是八百多,這個數呢?一是因為城中兵力本就遜于來攻敵人,二是剛攻下的盱眙城中,就收攏了這些戰馬。
從盱眙至衡陽,路程并不遠,騎馬最多大半天就到。
池二憨三人認為,只要迂回的清軍數量不多,八百多人,完全可以擋住敵人,守住自己的后背。
……。
人,很懂得適應環境。
劉放和衡陽鎮青壯也是。
打了一場惡仗之后的他們,最終發現,敵人并非不可戰勝的之后,開始了反省。
他們在繼續打造粗陋的火器,總結這一天的得與失,在改良他們的抗擊手段。
他們的進步神速。
這就象實力太過懸殊的敵我雙方,弱的一方能提高更快更多,因為,他們原本什么都不知道。
譬如火藥臼應該集中使用威力更大。
譬如滾落的地點,應該選在敵人人群密集處和地形相對陡峭處。
再譬如,砸石頭不能直起身子,其實完全可以用推動來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人的創造力就是被絕境逼出來的,因為,他們想活。
次日一早,集結起三百多能戰士兵的羅科鐸,悍然對山上義軍發起了強攻。
令他意外的是,僅一夜功夫,山上的“菜鳥”們學會了作戰,他們已經懂得了,在戰斗中保護自己的同時,給進攻者制造麻煩。
有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準備,已經不在的火藥臼又出現了。
而清兵擅長的箭術,卻失去了目標。
在三次進攻,三次退回,損失了二十多人之后的羅科鐸開始急躁了,他決定另尋它轍。
惡人行惡,是沒有底限的。
或許才滿人看來,殺人反而是一種勇者的表現,因為不讀書的他們,不會知道“仁”字怎么寫!
……。
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自己卻沒有象昨天一樣,產生傷亡。
山上的青壯們興奮而自豪。
無端地,看向劉放的眼神也溫和了許多。
劉放也在高興著,他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上并無真正的強者,因為強者永遠是被弱者打敗的,無數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