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有水一川”的打賞,為他加更此章。
“是不是記下他的名字,在長林衛的名冊中,這樣好歹有個念想……。”宋安吶吶道。
吳爭搖搖頭,“不必了……死后哀榮,不過是為撫恤他的家人,可他沒有家人……誰來記得他的名字、功績……算了吧,對于他本人而言,死在故土,何處不能安息?我想,他如果在天有靈,最希望的無非是我軍大勝吧!”
宋安點點頭道:“少爺說得是……對了,長林衛從閩地傳來一個消息……。”
吳爭不耐煩地打斷道:“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如果是壞消息……那就緩緩,先讓我靜靜。”
宋安無聲地退后,他明白,吳爭話說得冰涼,可內心,卻因為衡陽之變激蕩不止。
當宋安緩緩退至門口時,吳爭突然道:“看來是壞消息了……罷了,講吧。”
宋安再走了回來,輕聲道:“永歷延平郡王鄭森,在東藩島西屠殺大肚王國原住民數千之眾,大肚國王意圖復仇,便與荷蘭紅毛私下勾連,欲借助外蕃之力合擊延平王。”
大肚王國,其實不是王國,它只是當地土著一個原始群落,其中有多達十幾個部落,大致人口有二、三萬人。
為何說它不是真正的王國呢,因為它并沒有國名,“大肚王國”其實是荷蘭紅毛給它起的。
十年前,荷蘭人占領了東藩島北面,也就是鄭森眼下所在位置。
占領之后,為了和南面連通,荷蘭人打算修筑道路,這樣一來,自然免不了與當地土著們發生沖突,幾次交戰,使用原始武器的土著,自然是打不過裝備了火器的荷蘭人,之后,土著被打服了,于是與荷蘭人達成了協議,服從荷蘭人的統治地位。
但妥協的土著,代表不了所有部落,還有幾個部落不承認這個協議,兩年后,雙方再次爆發戰爭,荷蘭人派兵摧毀十幾個村落,殺了上千人之后,由一名牧師與交戰的幾個部落又一次達成協議。自此,大肚王國幾乎都服從了荷蘭人統治。
可土著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們不接受基督教,這樣的矛盾在三年后,再次爆發,但結果沒有懸念,荷蘭人用武力鎮壓了他們。
所以,這十年間,雙方是打打合合、合合打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相較于鄭森這個“外來戶”,土著們更愿意接受紅毛。
而鄭森因為急需要擴大地盤,進行統治,就必須向南擴張,否則,他養不起從閩粵帶來的數千人馬,所以,吳爭聽了之后并不十分吃驚,甚至可以說,理解!只是這手段太過霸道了些。
在吳爭的印象中,鄭森雖說胸襟不寬,可人不壞,他也不至于做出如此血腥之事啊。
就算要占據原住民的土地,與原住民共處或者驅逐也就是了,還能得便宜勞動力,何必大開殺戒呢?
“核實過了嗎?”
宋安點點頭道:“是之前隨少爺前往東番島,留下的長林衛傳來的消息,事情應該不虛……不過究竟殺了多少人,暫時無法核實。”
吳爭搖搖頭道,“被殺人數已經不重要了……這鄭森,難道不知道眼下局勢嗎?他數千兵力,真要是荷蘭紅毛與當地土著聯手起來……這事不能小覷,派人送信給晉王,讓他準備一支偏師,萬一島上有變,也好及時出海增援鄭森。”
“是。”
吳爭慢慢起身,來回踱了兩圈,抬頭道:“讓揚州府撥銀,在衡陽鎮原址修七尺功文碑,刻上罹難鎮民姓名……以激勵周邊諸府民眾抗清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