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安應道,他心里一嘆,果然,少爺心里還在糾結著衡陽之變。
“既然二憨已經許諾出去了,那就……在府衙之下,增設守備一職吧,讓揚州府給劉放補一任命,也算是名正言順了。”
“是。”
吳爭其實想的,和池二憨差不多,認為劉放也就只是一個適逢其會的當地潑皮,加上他年齡已大,很難糾正他已經成型的思想,給他一個守備差事,權當是獎賞他此戰之功了,可事實上,吳爭已經不顯山不露水地將守備劃出北伐軍序列,也就是說,守備只是當地府衙隸屬下的一支民間武裝。
可就算是吳爭和宋安,此時都不知道,死在劉放手下的,是清廷的一個親王,一個郡王,甚至比李定國兩撅名王的那兩個,來得更貨真價實、更真金白銀。
正是因為這事,清廷在之后不惜花血本,千里奔襲強攻衡陽,意圖殺劉放,為多尼和羅科鐸報仇。
而這,卻變相成就了劉放,使得一夜之間,劉放從一個潑皮,成為了萬眾矚目的英雄。
真可謂是英雄不問出處啊!
宋安提醒道:“少爺,那個姜瓖……?”
吳爭咧嘴一哂,“這廝不象是個好人……可終究是陣前起義,轉告李過和劉體仁,該怎么賞就怎么賞,廣信衛的人事,我不插手,但人……得看緊點,別沒幾天,又改投韃子去了。”
“是。”
……。
就在這天,海州城外,爆發了一場騎兵大戰。
從吳爭回歸紹興府六年以來,這樣規模的敵我騎兵對決,還是首次。
當然,這也是因為北伐軍序列中,就沒有騎兵嘛。
濟席哈、藍拜,面對城中滿旗將士的憤怒,不得不妥協,應允騎兵出城迎戰。
二人思來想去,未戰先慮敗,想著萬一戰事失利,己方騎兵可以原路返回北門入城,敵軍就算追擊,也只能尾隨,只要在城墻上防御布置妥當,以己方騎兵的速度,一定可以先一步敵軍騎兵退入城中。
于是在次日凌晨,海州城北門,三千六百清騎魚貫而出,在城外分為兩路,由東西兩個方向,一路直撲吳淞營炮兵陣地,另一路則準備迎戰風雷騎并進行拖滯,以掩護突襲敵軍炮兵的前路。
這種部署,原本是濟席哈、藍拜不得已而為之,可事實上卻契合了“出其不意”的兵法道理。
不管是錢翹恭還是魯之域,都沒有預料到城中敵人會主動出擊。
這就使得原本應該滯后的炮兵陣地,幾乎貼著前軍風雷騎騎兵。
當敵騎突然出現在城的兩側時,北伐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當然,這指得是魯之域的吳淞衛炮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