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鳳陽城不想守了,阿濟格一時間,陷入了極端為難之中。
他唯一當即做出的決定,就是向兗州求援。
……。
都說好的不靈,壞的靈。
阿濟格還真沒猜錯。
剛剛臨陣倒戈的姜瓖,在確認吳王、夔國公同意封他為廣信衛副都指揮使之后,“雄心”大振,他毫不猶豫地與劉體仁一起,揮師北上。
也對,這個時候,還需要為李過斷后嗎?
兩個要隘攻破,鳳陽城來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廣信衛,就算阿濟格再一次派出大軍增援,那也是遠水夠不著近火了。
已經不需要斷后,只要兩路兵馬合為一處,就是一個堅實的存在,進攻略顯不足,自保,無虞!
……。
在臨淮城下,打到不擇手段的李過,終于松了口氣。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啊。
劉體仁、姜瓖率部來援,兩路大軍加起來快兩萬人了。
如今傷腦筋的再不是李過,而是臨淮城內的巴顏老弟了。
被李過不分敵我轟掉的城墻上二千多守軍里,有多半都是巴顏的嫡系。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那支騎兵了。
可惜,守城嘛,騎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鳳陽城求援不得的情況下,巴顏老兄終于捺不住性子了,他要死里求生!
騎兵,本來就是個進攻兵種。
加上滿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守城,也對,滿人住得是帳蓬,過的是游牧日子,在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才有了首都,沒有城池,哪擅守城?
巴顏確實“勇猛”,他奇葩地下令,騎兵全員在廣信衛停戰休整的短暫空隙內,開城門發動反擊。
確實夠“勇猛”,他甚至完全不顧,此時城外兩路廣信衛已經會合,還多了姜瓖五、六千人。
這是什么比例?
近一比六、七的比例。
但巴顏絕不認為他是找死,而是為大清、為皇上、為朝廷盡死忠!
天曉得,這個不是滿人的滿人,竟會有這種堅定的忠誠。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被吳爭視為“不可不防”、被李過視為“三姓家奴”的姜瓖,主動請戰,率己部硬撼,迎擊巴顏二千多騎兵。
而李過和劉體仁,反而成了協從,由兩側為姜瓖壓陣。
當漫天的弓弩,伴隨著沉悶的火槍擊發聲,可以想象,再精銳的騎兵,也抗不住三面受敵啊。
此戰,姜瓖以傷亡一千八百多人的代價,全殲巴顏所部騎兵,由此,他當仁不讓地坐實了廣信衛第四把手的位置。
可,這也就給之后的廣信衛分裂,埋下了不可逆的種子。
當然,這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