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年十八歲的勒度,年紀青青已經是清廷敏郡王。
除了他的血統,最重要的是,他是“叔王”濟爾哈朗的兒子。
一門“三王”啊,濟爾哈朗是鄭親王、次子濟度為簡郡王、三子勒度為敏郡王。
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勒度顯然比他二哥濟度有“進取”之心,不僅沒有濟度那般奢淫好色,反而顯得非常平易近人。
這一路上,勒度幾乎與隨行將士們混成一堆,每日臨時駐扎時,總是將諸帶兵將領召喚過來,飲酒歡宴,而且,對于清兵對沿途百姓打秋風之事,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樣的人,很快得到了清軍將士的擁戴,士兵都在流傳著一句話,“敏郡王頗有叔王之風”。
這話傳到勒度耳朵里,他就變得更加溫情了。
譬如,大軍入濟南府時,勒度下令,讓將士們在城中盤桓一天休整。
說是休整,其決不言而喻。
也對,再南就是兗州府了,那是多爾博的“藩地”,自然不會再有直隸那么隨性了。
于是,這一天,整個濟南府那叫一個雞飛狗跳啊。
清濟南巡撫及僚屬,只敢縮在府衙內,大氣都不敢喘一聲,也對,誰敢去觸碰一下“一門三王”的敏郡王啊。
勒度確實是個人才,他其實很清楚,他老子給他的六百精騎,哪個不是百戰老兵?明里敬重他,暗里說不定在怎么擠懟他呢,畢竟,勒度是老三,世子不是他。
這些個老兵油子心里明鏡兒似的,他們效忠的是濟爾哈朗,接下去要效忠的,絕不是勒度,而是老二濟度。
而皇帝調撥給他的三千新軍,嘖嘖……模樣是好看,可打仗怎么樣,恐怕只有天知道。
再好看的軍隊,如果只是停留在訓練、沒有上過戰場,那都是花架子。
這一點,勒度他爹臨行前是再三叮嚀啊,這也是濟爾哈朗不放心,調自己六百親衛給勒度的原因所在。
好在濟爾哈朗的叮嚀,勒度算是聽進去了,這一路上,收攬人心的事他沒少干。
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由徐州入鳳陽境內,掃平了金湖縣,差事就算完成了。
到時班師回京把差一交,妥妥地重賞啊,除了皇帝的賞賜,還有太后的賞賜……用一支三千多人的正規軍,去掃蕩一個幾乎無軍隊防守的小縣,這哪叫出征,簡直是旅游嘛,想到這,勒度幾乎想要笑出聲來。
在濟南府拖延一日后,勒度便急不可待地率軍開撥了。
……。
人多力量大!
有了姜伯禮“贈送”的二千石糧食,老劉已經忘乎所以。
此時的他,要人有人,要糧有糧,按他的說法,哪怕是鳳陽府,他都敢去闖一闖了。
此時的衡陽鎮,已經舊貌換新顏。
大街按著原址新建了清一色的磚石瓦房,而老劉自己的守備衙門,比縣衙門都氣派,快趕上州府衙門了。
那些慕名來投的各縣老少爺們,也是個個豪情萬丈,似乎建功立業,唾手可得。
而衡陽戰役第一場戰斗就是在雙方互不知情的情況下,驟然爆發了。
……。
劉放的手中,此時有“兵力”近九千,與他所希望的萬人差不離了。
當然,這些“士兵”真不能叫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