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徹底無語了。
……。
岳樂知道自己罪責難逃。
皇帝耗空內帑,辛辛苦苦組建起的新軍,愣是在海州一戰,折損了一萬人。
而這一萬人中,除了之前死傷的,有近半,是因為自己的“轉進”被遺棄在海州城內的。
雖然當時受到敵人由東、南二門合擊,敗局已定,可做為一方主帥,其綹難辭啊。
可岳樂意外的是,敵人竟沒有趁勝追擊。
這很不正常,敵人在海州也有騎兵,特別是有支重騎壓陣,應該擴大戰果才是。
退到贛榆的岳樂有了一絲猶豫,自己在海州北門外心中靈光一閃,所悟到的,究竟是臆測,還是真實?
敵人難道真不是想要發動決戰,而僅僅是一場報復?
人,往往就是這樣。
真相就在眼前時,總是懷疑真相來得太容易了。
但岳樂還是決定,等多爾博所派大軍至安東衛后,將贛榆移交,自己必須回京一趟,一來此戰罪責必須有所交待,想逃避也是不能,二來,岳樂是真擔心,如今朝廷里一片安逸聲浪,如果吳爭真對北方發起一場大戰,恐怕到時應對,就來不及了。
岳樂,無疑是清廷中神志最清的那個人。
……。
順天府,皇宮。
武英殿內,吵得是天翻地覆。
岳樂回京述職,他在承天殿里隨了滿漢群臣的口誅筆伐。
連洪、范等原本是同一陣營的官員,也對岳樂橫加指責。
這確實是太丟臉了。
皇帝親軍第一次出征,竟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用老范的話說,丟死先人了。
只是不明白,老范他的先人是誰?滿族還是漢族?
如果不是福臨執意保全岳樂,岳樂得當殿被下獄待罪。
但饒是如此,岳樂也被削爵一級,由安親王貶為親郡王待罪。
可這樣一來,“眾憤”難平啊。
這不,散了朝,就鬧到宮中武英殿來了嘛。
“皇上,此戰無非是安郡王大意失致,建興朝不管是人力、物力,都難與我朝相提并論,況且連年戰爭,建興朝早已外憂內患、難以周全……若說此時對我朝發動一場決戰,這……這……簡直是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