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福臨代表著整個滿族,沈致遠想反清,那目標一定中福臨。
多爾袞深知朝堂上自己一派的官員,一旦得知自己死了,必定會投向福臨,因為他們甚至不用承擔“二臣”的惡名。
但沈致遠不一樣,他一定會反福臨。
所以,在這一點上,多爾袞看得很準,留下沈致遠不殺,就是為了讓沈致遠在多爾博羽翼未豐之時,以三萬新軍彈壓、控制自己的嫡系軍隊,使多爾博從容完成權力更迭,坐穩嗣王之位。
這一點,多爾袞做到了。
但多爾袞一樣忌憚沈致遠,他一死,沈致遠仗著三萬新軍和自己賜他的輔政權力,尾大不掉怎么辦?
已經及冠的沈致遠,絕對不是多爾博能抗衡的。
所以,多爾袞將后手,留給了他的女兒東莪,或許,多爾袞在將女兒下嫁沈致遠時,就已經想好了這一步。
滿族女子從不怕死丈夫,兄終弟及、夫死改嫁是常事。
所以,多爾袞根本不在乎沈致遠是東莪的丈夫,他相信東莪也是這么想的。
這就有了徐州令多爾博給東莪下跪,將此事托付東莪的一幕了。
而東莪,確實也沒有辜負多爾袞的重托,新軍是沈致遠的禁臠,一直都是。
沒有沈致遠虎符,根本無法調動。
可正因為有了東莪,特別是有了身孕的東莪,沈致遠大意了。
不僅新軍被多爾博調往海州,更有了寧陽那部新軍,被多爾博暗中不斷安插親信,造成了事實脫離沈致遠控制的情形出現。
當然,那時還沒分寧陽、曲阜、泗水三部分新軍。
是沈致遠意識到不對,從海州返回滋陽時,整肅新軍的結果。
沈致遠不是個傻子,他自然意識到最大的問題出在東莪身上,可不管沈致遠愛不愛東莪,可東莪腹中的孩子是他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否則,沈致遠在青州益都得知新軍異動,就不會只是扔下東莪獨自在益都來泄憤了。
回去之后,將新軍分拆為三部,這也是不得已的妥協。
多爾博是嗣王,名義上是主子,除非沈致遠直接造反,否則,還真不能將多爾博怎么樣。
而多爾博一樣不想正面與沈致遠鬧得決裂,便宜了朝廷和南面阿濟格,雙方幾乎是心領神會地促成了新軍分裂為三。
這正是多爾博默認新軍駐囤滋陽以北三地的根本原因,否則,多爾博夜里還能睡得著嗎?
在他看來,真有不忍言之事發生,滋陽、寧陽南北相依,就算沈致遠率泗水、曲阜兩部起兵,滋也是有驚無險的。
可現在,多爾博慌了。
沈致遠驟然起兵,還是嚇到了他。
他得回內院,聽聽他姐姐東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