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樂猜得沒錯,這確實可以算是個陰謀。
吳爭與沈致遠簡單地為安東衛設下的陰謀,主角卻不是岳樂,在吳爭眼中,贛榆已經不是北進障礙,岳樂也不是不可擊敗的強敵。
聲東擊西、攻敵必救,之中還夾雜著圍點打援。
當然,目的不是消滅鄂碩所部的有生力量,可是嚇阻、擊退,讓多爾博感受痛但不至于激起他拼死一搏之心。
由于被贛榆所隔,吳淞衛無法繞過贛榆去配合沈致遠部進攻安東衛。
吳爭就隨手定下一計,以進攻贛榆,迫使安東衛增援岳樂,然后,沈致遠攻安東衛就輕松了。
當鄂碩率軍出安東衛時,沈致遠率己部已經東向。
按理說,這一切盡如人愿,應該皆在掌控之中。
但吳爭和沈致遠卻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鄂碩是個沙場老將,他既然親自率軍增援岳樂,又怎會不在安東衛留一手呢?
鄂碩派了一支軍隊西向,至莒南十字路臨時駐扎。
當然,這個部署并非針對沂州沈致遠,因為鄂碩根本沒有去懷疑,如今的沂州已經有敵人了。
他作出這安排,是防備明軍久攻贛榆不下之后,向西繞行,攻入青州地界,那這樣,贛榆就南北受敵了。
這是歪打正著啊。
沈致遠那邊大軍一動,剛至沭水準備渡河,莒南清軍就偵察到了,火速快馬急報鄂碩。
此時的鄂碩已經率軍接近贛榆,離北門僅數十里。
甚至已經可以隱隱聽到雙方互射的炮聲。
接獲急報之后,鄂碩還是沒有往沈致遠已經成為敵人那面想,但鄂碩起了疑心。
因為不管怎么說,沈致遠雖然是當朝額駙、嗣王輔政,可也不能擅自調兵進入青州地界啊,哪怕新軍是奉王爺軍令,按規制,至少應該先派人知會鎮守青州的自己,然后再開撥過界才是。
鄂碩在此時作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那就是傳令在安東衛的大軍向莒南方向進軍,同時,令莒南偏師派人與新軍聯絡,辨別新軍東進用意。
鄂碩再令副將率前鋒先一步增援贛榆,自己率主力臨時駐扎原地,等候莒南方向稟報,然后再作決定。
而鄂碩的這個決定,救了他自己,也救了原本可能成為甕中之鱉的岳樂。
……。
話說鳳陽戰局,泗州一失,鳳陽城失守就基本上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