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與會之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識,這個時候,再無人去糾結窮兵黷武這四個字了,再無人敢據理力爭,提出財力不足的理由了。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民族動員,就象吳爭在會上說的,巨輪滾滾,誰敢擋路,必會被碾個粉碎!
但如果說與會者沒有一絲雜音,其實是不準確的。
只是太多人,不得不將雜音放在了心里。
但也有混不吝的,譬如劉放這廝,就在會議尾聲時,便向吳爭“發難”了。
因他終于搞懂了“衡陽衛指揮使”的特殊性,這特殊確實太特殊了,特殊得讓劉放原本刀都砍不進的臉皮,都燙得發紅。
他也搞懂了“招撫將軍”這不入流,讓人忍俊不禁的封號,更明白了他正五品的軍職,在這些聲名赫赫、戰功卓著的將領面前,顯得那么的“卑微”。
劉放不服啊,他認為自己的軍功足以青史留名、當受萬人稱頌。
于是,他向吳爭發難了,當著所有與會者的面,包括他心服口服的池將軍。
劉放是這么說的,“王爺你太欺負人了……三王啊,殺兩擒一啊,劉某的功勞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那都是得封王晉爵、被人豎大拇指的……區區五品指揮使,還有那……嘖嘖屁的招撫將軍,劉某都沒臉回去見人了……王爺,沒您這么欺負人的!”
所有與會者的眼睛都看向吳爭,他們在觀察吳爭的反應。
這里有追隨吳爭崛起的嫡系將領,也有半路投靠的將領,更有并非站隊吳爭這邊的建興朝官員和將領。
他們都在觀察著吳爭。
劉放只是個混混,這,誰都知道。
可他的功勞,確實太過“嚇人”。
如果將功勞分拆開來,給予任何人,那么,求值有至少得多些幾個王爺。
這不是一件個例事件,而是一個風向,政治的風向,決定著日后各個階層、各個勢力對權力的劃分標準。
沒有人懷疑,吳王殿下的權力,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懷疑吳王殿下的權力,那這人一定是腦子進水了,不,是腦子浸水了,而且浸了不是一天兩天,是一年半載了。
但吳王能封王嗎?
當然不能,哪怕是封劉放一個郡王。
所有人都在觀察著,甚至有種吃瓜看戲、唯恐事情不大的陰暗心理。
確實,吳爭突然將此戰定性為國戰,傷及了許多人的利益。
或許,這也是對吳爭“一手遮天”無聲的反制吧。
……。
然而,讓許多人都失望了。
吳爭對劉放的“囂張”并不為意。
不僅不為意,反而當場宣布,以大將軍之名,晉劉放為昭勇將軍。
這將軍位可是正兒八經的將軍位,正三品散階。
同時,吳爭以吳王王爵及臨機專擅之權,授劉放輕車都尉,從三品銜。
這樣一來,加上原本劉放的衡陽衛實職,可謂官、散、勛一應俱全了。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起,劉放是再正經不過的建興朝高級將領了。
所有人都驚訝了,這是吳爭又一次顛覆了大明祖制,而且更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