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會被俘?
這不搞事嗎?
原本吳爭想著解商城之困后,汝寧府戰事該平息了,調第一軍一部駐防鳳陽府,與大西軍互為犄角,待河南戰局正式穩定下來,該調池二憨回來了。
吳爭已經開始部署進軍山東事宜,趕在清廷尚未明確做出和談條件的答復之前,能多占一城是一城。
可現在,一切都不作數了。
原本有池二憨那八千人馬,再調一支偏師過去,鳳陽府駐軍兵力就足夠了。
就算阿濟格腦子被驢踢,膽敢主動來擼虎須,有一萬多第一軍固守鳳陽城足矣。
但如今池二憨手中僅剩三千人,那就需要抽調至少萬人去鳳陽府。
已經分為三股的第一軍,讓吳爭感到兵力捉襟見肘。
要說吳爭不心痛,那肯定是假的,驟聞固始之戰,第一軍一戰折損五千人,吳爭當時直后悔做出增援商城的決定。
事實上,商城得失,與吳爭毛關系都沒有。
如果愣要牽扯上關系,也就與李定國那份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意。
就算阿濟格真攻破了商城,李定國做為一軍主帥,個人性命也不至有虞。
救與不救,只是吳爭心中一念之差,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局勢,總以為自己可以兼濟天下。
可結果就是,遠離戰場,根本不清楚敵人底細,倉促調兵增援,造成了被吳爭視為心頭肉的第一軍,遭受重創。
五千人哪,花費了吳爭無數精力心血的第一軍,攏共就五萬人,莫名其妙地在固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折了一成。
這是吳爭發跡之后,遭受的最大挫折,而且是沒有任何回報的挫折,能讓吳爭不心痛如絞嗎?
原本吳爭不想再理會此事。
一個永歷朝皇帝被俘,關己屁事,若去救駕,被建興朝君臣知道,還不定怎么想呢,以為自己當了權臣不夠,還想再行廢立之事,這不等于往自己頭上潑臟水嗎?
但這時,出使說降大名府總兵王永強的冒襄“勝利”返回了。
大名府總兵,說起來,吳爭也之前也聽宋安稟報過,年前,宋安在稟報吳三桂大軍動向時,提到過一句“……吳三桂將囚禁了兩年多的王永強釋放了,其意似為向我方示好……王永強離開西安后,向東南方向而來,會不會是想來投少爺的吧?”
吳爭當時隨口答了句,“也可能是去投永歷朝吧。”
事實上,這樣的亂世之中,數千里奔波,不管是投哪方都不是易事。
王永強剛剛才出西安,就被同樣脫離吳三桂的漢軍鑲藍旗都銃李國翰挾裹了,而李國翰是鐵心忠于清廷的,他率軍脫離吳三桂,是因為得到了清廷的密令,而不是因為與吳三桂不和。
李國翰率兵脫離吳三桂之后,就入了山西,其部也被清廷順理成章地部署在當地駐防。
而王永強,也因被李國翰看重,做了大名鎮副總兵,而總兵位置一直空缺,由王永強代行總兵職。
如今冒襄以吳王之名延攬勸降,王永強幾乎是沒有任何條件,就一口答應下來了,他本就不想效忠清廷,只是找不到投歸的途徑罷了,冒襄一到,幾句話下來,這事就成了。
不過,王永強建議暫時保持不變,以穩北面李國翰之心,待時機成熟,王師北攻之時,突然改旗易幟、倒戈一擊,或可有驚喜。
所以,冒襄趕著回來,就是向吳爭稟報此喜訊,同時,為王永強和其麾下五千將士討一個封誥和編制。
可到了之后,正好聽見永歷帝被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