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祝書友們過年好!感謝書友“20191113195107383”投的月票。
都說國之將亡,必出妖孽。
老話果然是經驗之談啊!
左夢庚,定是妖孽之一。
博洛,能不回京述職嗎?
當然不能!
如果不是兩軍交戰膠著,那博洛還可依仗手中重兵分地割據。
可此時,博洛做不到,也不想做,七、八萬大軍,就是七、八萬張嘴,這還不算三萬匹戰馬,突然易幟自立,只要朝廷一斷補給,那就是餓死的結局。
博洛很清楚,這必定是皇上猜忌自己擁兵自重了,而朝堂之上的一些小人,借皇帝忌憚自己,煽風點火、落井下石。
博洛覺得有必要回去一趟,他不怕,身正不怕影子斜嘛。
更不懼,因為東面有他的四弟岳樂擁兵六萬,皇帝敢對自己不利?
笑話!
博洛走得灑脫,但依舊嚴令西路大軍固守北岸,不得逾雷池一步。
同時,斥令左夢庚不得貪功冒進,待自己從京城返回后,再作定奪。
左夢庚一聽說博洛被召回京城述職,便知道自己押對注了。
他心里很清楚,博洛這一去,怕是回不來了,就算回來,那也是很長一段時間之后。
那時,戰局怕是早已塵埃落定,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左夢庚此時表現地很謙恭,乖巧得象個孫子。
但凡是博洛叮囑,左夢庚皆是一口應下,連個疙瘩都不打的。
博洛雖然不信左夢庚會如此乖巧,但心中也認為,對面敵軍只是打了一場小反擊,戰局大勢,已經讓敵軍無法在短時間,組織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作戰。
左夢庚只要貪功冒進,無過便是有功。
博洛走得很放心,因為,新軍中大都是自己人,不怕左夢庚作妖蛾子。
……。
世事便是如此。
清軍遠沒有挺進到吳爭預設的長江邊。
甚至連鳳陽城還有數百里之遙,這個時候若有人提議與清軍決戰,吳爭鐵定是不會同意的。
正象吳爭說的,都九十九了,就差最后臨門一步,就算這一步要付出難以預料的代價,那……也得硬著頭皮受著!
可總有奸倿,變著法地給人“添堵”。
當然,這樣的“添堵”,連吳爭都認為,多多益善!
……。
求功心切的左夢庚,怎么可能遵守博洛臨走前的約法三章。
博洛前腳走,左夢庚后腳就下達了總攻命令。
那就奇怪了,這支大軍的最大組成部分,是清廷四營新軍之二,也就是說,博洛沒想錯,新軍中大多是忠于他的嫡系。
那么,左夢庚下的命令,按理說,都會就擋回去,亦或者被陽奉陰違。
可問題是,博洛錯估了一點,那就是,人心!
下令大軍停止進攻、就地扎營固防,博洛是謹慎的。
主將的謹慎,卻不一定會被麾下將士所接納,或者說認可。
只是博洛威望在,他們只能將不滿壓在心里,就象后世所說的,“我服從命令,但保留意見”。
當然,這不是嫡系心腹背叛博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