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怪就怪布木布泰說話不經大腦,她剛才說的話,確實是朝著殿中群臣說的,可她卻觸碰了福臨的逆鱗。
當年清軍入關,多爾袞撿了個順天府,不過根基未牢,有天津義士舉旗反清,一時間波及大半個山東,響應之人高達三萬之眾。
當時剛剛登基的小福臨,嚇得鉆到布木布泰懷里泣求退回盛京去,結果被布木布泰罵得是狗血淋頭,還拿出死去的皇太極來說事,這事被福臨視為年少無知的奇恥大辱。
打人不打臉,做親娘的怎能當著無數臣子的面,甩開膀子打兒子的臉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如同吃了顆蒼蠅的福臨,哪還能忍受布木布泰在自己身邊聒噪?
這不,趕人了嘛!
當然,福臨還是知輕重的,軟語相勸嘛!
福臨的這一開口,頓時引得百官“齊鳴”,“恭請太后回宮!”
聲勢極壯!
也對,抗擊外敵的事幫不上忙,這種家務事,總還是能幫上些的。
可憐布木布泰再次感受了被親兒子驅離的羞辱,鐵青著臉起身,悻悻然回內宮去了。
太后是回去了,可事還是沒解決啊。
福臨再次出言相詢。
這次總算有人出來獻策了。
“老臣以為,鳳陽之敗,在于代主帥左夢庚無能,而非我軍戰力不強所致……請皇上即刻下旨,嚴懲左夢庚在京家眷……誅三族,不,得誅九族,方可提振臣民士氣……!”
“臣附議!”
“臣附議!”
福臨臉色更加鐵青,大敗之后,沒人想著怎么扭轉戰局,而是想著,找替死鬼。
嘖嘖,瞧這幫人哪,想來大明朝,也是這么亡的吧?
這時的福臨,突然想念起“回家養老”,賦閑的洪承疇來。
他不由得看向一直不吭氣的范文程,而范文程似乎早就猜到福臨會看向他,四目相對,范文程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
福臨頓悟,開腔道:“事不急于一時,諸卿皆回去好生思量……明日早朝,再一一向朕上折子吧……!”
諸臣皆如蒙大赦,齊聲呼道:“恭送陛下!”
……。
“臣叩謝皇上隆恩!”
洪承疇涕淚交流,跪在福臨膝前,一副臣要為主子赴湯蹈火的模樣。
福臨親自攙扶道:“先生受委屈了……朕一時不察,受奸倿蒙蔽,苦了先生……還請先生不怪朕年少魯莽!”
“臣萬萬不敢……臣謝皇上寬仁。”
好一副君臣相得的景象啊。
這要不是知道,當日洪承疇執意反對召回博洛,讓福臨不能忍受,一怒之下,讓洪承疇回家奶娃,怕是真以為這“師生”二人是情意深重了。
看得邊上范文程,一把一把地抹眼淚,太感人了……感動死人了!
好在福臨還是有計較的,幾句寒喧、撫慰下來,直接切入了正題。
“想必先生已經聽聞我軍鳳陽府大敗……如此社稷動蕩之時,朝中竟無一忠義、有識之臣為朕出謀劃策……哎,朕身邊……少誰少不了先生啊!”
瞧這話說的,讓邊上范文程肚中一陣腹誹,皇上唉,您身邊不還有老臣嘛……敢情,您是有了“新人”忘舊人啊!
這股酸味,可不要熏死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