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及身邊近衛,在遭遇突然襲擊,震驚四下張望之余,才想到身邊的吳三桂,這才發現,吳三桂已經不見了。
此時醒悟,已經太晚了。
憤怒的李定國,急吼著下令原路返回。
借樹木擋身,僅存的百十個近衛拼死護著李定國往樹林外逃。
奈何,這是一場精心預謀的局,怎么可能輕易讓李定國逃脫呢?
眼見著無數人影現身,向李定國他們包圍過來。
李定國感到一陣地有心無力,至樹林外這數里的距離,怕是無法過去了!
可李定國依然在嘶吼著揮動手中的刀,“沖出去……能活一個是一個……!”
此時,消失不久的吳三桂,在伏兵的簇擁下現身。
“晉王……認輸吧,莫作無謂的抵抗!”吳三桂微笑著喊道。
他確實是資格笑。
周旋于李定國的萬千大西軍中,吳三桂如魚得水,勝似閑庭信步。
將李定國唬得是一愣一愣、深信不疑的。
當然,這寶藏之說,大半是真的,地點也在附近。
而且,此處埋下寶藏之事,也確實只有吳三桂父子和方光琛知道。
但,從棄方光琛之時,吳三桂已經派人,將這批財貨轉移。
他的投降,更多的就是會轉移這批財貨爭取時間。
也對,置死地而后生嘛。
吳三桂心中篤定,不管吳爭、李定國想不想殺他,只要他說出這個秘密來,就能暫時保命。
至少,在吳爭、李定國得到這批財貨之前,是不會殺他的。
那么,這事就簡單了,降了也就降了。
軍隊被李定國安插了人手又何妨?
不管是大西軍還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它們和北伐軍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北伐軍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領,而他們的軍隊,還是舊制——兵隨將走!
只要將領沒變,一聲令下,士兵揮手即走。
那些安插的人手,瞬間就被清除干凈。
所以,老話說得對,想瞬間平一方勢力,最快的方法,就是殺了那方勢力的頭領,剩下的事,就是各個擊破。
可吳爭走得急,也因為李定國并不把已經沒了兵權的吳三桂放在心上。
當然,吳三桂確實是參透了人心。
他知道李定國能猜到他在離間與吳爭的關系,可這是虛著。
正因為猜得到,所以就不會往別的地方去猜,人性皆如此,總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斷。
吳三桂甚至非常肯定,不管李定國還是吳爭,不管二人是不是貪財之人,只要聽說有如此巨大的財貨,必定上套,理由很簡單,養兵,等于燒錢哪!
李定國上當了,如果吳爭在,估計也好不了多少。
……。
李定國被伏擊之處,其實離洛陽城不遠,近郊嘛,也就數十里路。
如果城中守軍知曉,最多一柱香的功夫就能趕到。
問題是,守軍怎么可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