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吳三桂、夏國相眼見功虧一簣,瘋狂地呼喝“追擊”。
兩側伏兵紛紛射箭。
李定國在上馬之后,奔出十數步,被一流矢射中了后背。
……。
吳三桂、夏國相帶人追到路邊,望著李定國十幾人的背影,跺足惜嘆。
如此妙計,最后僅差一著,確實是可惜了了。
吳三桂懊惱得不要不要的。
夏國相回神得快,“王爺,李定國若一回城,必定大軍來攻……王爺還須速速離開此地,容后計議。”
吳三桂一聽,轉頭問道:“本王諸路大軍呢……在何處?”
夏國相答道:“按事先安排,除留在登封附近的騎兵外,別的皆在周邊……等候王爺命令!”
“軍中奸細都去了吧?”
“皆在控制之中……王爺盡管放心!”
吳三桂三角眼中露出一絲兇光,“李定國中箭,就算不死,想來也是重傷……城中僅有二萬兵力,而咱們的兵力二倍于敵……。”
夏國相眼睛一亮,“王爺是說……攻城?”
“就是此意!”
“妙……妙啊!”夏國相的擊掌贊嘆,“李定國率軍北上,河南、汝州二府,乃至信陽府,如今正值空虛之時……若是趁此機會破城,就算不能活捉李定國,擊潰城中守軍,那三府之地,就是王爺的了……待安定之后,再向周邊擴張,不須多少時日,大半個河南,必落我手……小婿這就派人去知會各路兵馬,強攻洛陽城!”
吳三桂此時大手一揮,仿佛找回了一些當年叱咤風云的氣勢。
……。
李定國確實傷得很重。
重到回城見到白文選和馬維興時,只說了一句,“吳三桂詐降……”就昏迷過去了。
從幸存下來的親兵口中得知事情大致經過。
白文選和馬維興立即下令封城,部署西門防御。
二人的及時封城,為接下來的攻防戰,爭取了時間。
但,正如吳三桂說的,城外軍隊是城內大西軍的二倍,這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場艱難的戰斗。
……。
此時,李過駐囤滎陽。
征戰沙場二十年的李過,早已練成了一種不可言傳的對戰場局勢的第六感。
吳爭令他配合大西軍西進,整合西北義軍、掃蕩清軍殘部。
他就明白,吳王殿下對鳳陽、淮安兩路戰事有了把握。
這時的李過,已經不再有別的心思、想法了。
也對,北伐一旦功成,吳王殿下聲名將如日中天,而建興、永歷二帝的崩轟,等于掃清了吳王登上大寶的一切障礙。
如果說,忠貞營歸順吳王,剛開始時是為了生存,而之后,是為了擴張,那么現在,只為從龍了!
李過有些惋惜自己不能參與進攻京師之戰,那才是最肥的一塊肉,最能讓自己載入青史的一仗。
但李過能理解,第一軍才是吳王嫡系,這樣的功勞,沒法爭、不能爭!
好在,掃平西北之功,亦豐碩,偌大的西北,足夠廣信衛施展拳腳了。
可李過很不明白,晉王為何滯留洛陽,遲遲不動。
他感覺到一絲異狀,但他沒有往李定國會出事這方面去想,而是憑著他的多年經驗,認為李定國可能對吳王起了異心,也對,不管是大順、大西軍,從舉旗造反到最后潰敗,皆經歷過無數次的內部分崩離析。
見得多了,自然一有事就往那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