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河南,再無成建制的清軍殘余。
洛陽城及周邊,更是僅大西軍存在。
在李嗣興看來,六、七萬大軍環抱,能出什么事?
李定國前腳離城,李嗣興后腳就跟上了。
不過李嗣興還是懼怕被他爹發現的,所以,引人遠遠跟著,不敢靠太近。
陰差陽錯啊!
如果李嗣興能多帶些人,李定國這番遭伏,可能就化險為矣了。
然而,李嗣興手中沒幾個人,“裨將參軍”聽起來象那么回事,文武皆管,可事實上,但凡所有事皆管的,往往什么也管不了。
李嗣興手下就十六騎,這還是李定國受不了李嗣興的軟磨硬泡,將自己的親衛騎兵,劃了十六騎給他。
否則,李嗣興就是一光桿兒司令。
都說萬事皆有天意。
李定國絕想不到,他給兒子的十六騎,會在他最兇險的時刻,救了他半條命。
李定國更想不到,兒子會尾隨他,由此……送了命!
或許李定國寧可自己喪命,也不想兒子替他去死吧。
可天意如此,不可違啊
……。
吳三桂的伏兵,其實就是派往轉移財貨的夏國相所領六百人。
這種事,總得交給自己人來做。
夏國相文武雙全,又是自己的女婿,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吳三桂更認為,按照事前部署,以夏國相的玲瓏心思,定能猜到什么時候該是發動的時機。
果然,夏國相不負吳三桂厚望,他轉移財物之后,便按計劃伏兵于此,一直蟄伏到吳三桂引李定國來挖寶,然后一擊中的。
如果不是李嗣興和十六騎的突然出現,這場伏擊,定是全勝之結果啊!
李定國率殘余,強突至離路邊尚有一里地時,已經力竭。
身邊親衛,幾乎拿命為李定國開道。
可實力懸殊,再勇猛也無濟于事。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嗣興率兵趕到。
驟聞林中喊殺聲,李嗣興開始以為他爹在帶兵剿亂,正埋怨他爹不帶他一起玩兒。
可至林前時,正值李定國沖至一里距離。
望見自己父親一身血糊,李嗣興頓時悚然,想也不想,立馬帶頭沖了進去。
策馬進林,這等于是找死啊!
就象將自己困于高處,成了萬矢之的。
但戰馬通靈性,它會避讓前方擋路的樹木。
其實李嗣興一沖進林子,就被從兩側合圍過來的伏兵,用數十箭招呼。
結果沒有懸念,李嗣興甚至連聲“爹”都沒有來得及喊出口,就身中數箭。
這讓李定國和他身邊僅余的親兵,肝膽俱裂,憤怒之下,生生又闖出十余步。
李嗣興率十六騎的沖入,阻礙了兩側伏兵的合圍。
而李嗣興的戰馬身軀,為李定國擋住了一側的敵人。
李定國身邊的親衛們,狂呼著“王爺快走”,以自己的身體,橫列著為李定國擋住身后。
千鈞一發,李定國被李嗣興帶來的騎兵們,圍在中間,跨過了這不到一里地的生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