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史坤做此決定,也是為形勢所迫,因為李溥興若有不測,他的前途恐怕也到此為止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只有這破罐子破摔之法,或可引進犯邳州的敵騎回援。
這便是史坤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
可魯之域哪還有援兵可派?
手中兵力增援了池二憨,根本無法提供向邳州增援。
也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很多時候,左右一場戰局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
或許岳樂和吳爭,都意識不到,雙方重兵堆砌的黃河戰線,相峙、激戰數月之久,竟會因一個小小意外而打破僵局。
邳州是個小州,治所是下邳。
下邳是個小縣,城墻不高,也不堅固。
數百人足以打一場有聲有色的攻防戰了。
所以,史坤部署一個營在城中,并沒有輕敵之意,就無所謂對錯了。
可當這么一個小縣城,被三千精銳輕騎急襲,結果不言而喻。
對,正常人都會這么想。
可意外就這么發生了。
……。
從凌晨一直激戰天黑,三門告破,可清軍愣是奪不下東門。
無論是城外強登,還是內外合擊。
東門城樓一、二里的區域,便是一枚鐵釘,牢牢地扎在那,任由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
李溥興在軍校,接受了熱兵器作戰的理念。
他的聰明,對所學作了不小的修改和變動。
猝然遭敵來犯,他也驚慌。
可他反應很快,在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去防守全城。
因為他明知這做不到。
可作為守將,他不甘心,也不能夠率軍逃離。
丟城失土之罪,就算吳王不懲處他,他爹得知,估計能打殘他。
所以,李溥興將所部全員帶上城墻,以城樓為中心,向外擴散。
土城墻雖難看,可一樣堅實,夯實的粘土,甚至不懼小炮轟擊,而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城墻前后城垛什么的,都有。
火槍兵臥姿,將槍架于垛口,太完美了。
這還不算,城樓上布置層次、交叉火力,再架設起虎蹲炮……嘖嘖,固若金湯啊!
當然,這樣的布置并非無法攻破,有幾門重炮,一樣轟得稀巴爛。
可問題是,來襲的只是輕騎,哪來的重炮?
充其量就是些騎弓。
騎弓,聽起來高大上,實則,還不如步兵弓是犀利。
因為再好的騎射,那也是在馬上,太硬的弓,在馬上拉開,比實地上困難多了。
騎射最大的威力在于密集、靈活,而非力度。
最關鍵的是,李溥興還隱匿下不少的手雷。
這玩意威力不大,但對付這些下了馬,想強登的輕騎來說,太合適了。
簡直是一炸一個準。
從天亮打到天黑,雙方各有傷亡,終于罷戰“握手言和”。
但清騎的傷亡遠超過李溥興部。
那么,是李溥興抗住了敵騎一天進攻,就改變了東路戰場嗎?
不,不是。
李溥興只是個誘引,真正改變戰場的,是史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