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溝里翻船,八十老娘倒崩了三歲娃兒,整日里打雁倒被雁啄了眼睛……諸如此類的話,頓時在京城坊間響起。
難聽么?
面對著洶涌而來的閑言碎言,卓布泰和六弟穆里瑪,真是有將頭塞進屁股縫里,不想見人的沖動。
這其中有的是同情,有的是幸災樂禍,更多的是,深深地鄙夷和冷漠。
也對,鰲拜可不是一個人死的,他將滿人一萬多精銳,葬送在了名不見經傳的什么狗屁小汶河。
沒有人鬧將上門,那已經是給足了瓜爾佳氏家族的面子了。
換一家人少名弱的試試?
保證讓闔家上下,出不了門。
所以,岳樂率軍出征,卓布泰和穆里瑪是跪在地上求岳樂帶上他們的。
用漢人的話說,在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來,或者是怎么丟的臉,就怎么找補回來。
卓布泰是高職低配,在皇太極在位時,他已經是滿旗梅勒額真,相當于滿旗副都銃,都知道,清朝八旗,只有八個都銃,如此一掂量,就該清楚梅勒額真的份量了。
這可是實缺,戰場上滾爬出來的。
按理說,這等官職,就算授個封號將軍亦不為過。
可卓布泰愣是自請,高職低配,做了這個偏師主將,為得,就是找補回瓜爾佳氏家族的面子。
將在外,君命尚且可以不受,何況是王爺的軍令?
既然做不到回援海州,何不將邳州攻破?
行伍之人講究的就是個決絕。
好嘛,卓布泰敢想敢干,令人一刀斬了信使,噢,這倒不是卓布泰想反,他此舉是兩個目的,一是背水一戰,二是日后追究起來,他可以一推三六五,借口沒接到信使傳來的軍令,誰能保證,這戰場之上,信使不會遭遇敵軍斥侯,被一刀宰了?
這道理說明一點,傳令一定要兩人或者兩人以上,否則……后果難料。
扯遠了,回來說卓布泰強攻邳州。
兩天了,卓布泰都沒能攻下邳州,怎么著就有這么大自信,能在接上為的戰斗中攻破呢?
其實說穿了,也不復雜。
打仗嘛,講得是銳氣,也就象一柄刀的刀鋒。
再鋒利的刀,砍久了,鋒就鈍了。
李溥興的四營,攏共就七百多號人,打了兩天了,就算再怎么省著打,傷亡也是難免的。
兩日激戰,清軍傷亡了不下四成,四營其實也沒少多少,此時僅剩四百人左右。
當然,四營這是占了大便宜了,自己傷亡三百多對滿騎傷亡一千出頭,說出去,李溥興也夠給他爹李定國長臉了。
而卓布泰打的就是這主意,拼唄,干脆、直接、有效率。
只要拼光了守軍,邳州不攻自破。
這道理簡單,沒有多少花花繞,合乎卓布泰的一慣作風。
什么戰法、謀略,那是南蠻子力不及人所耍的花招,在強大的實力面前,一切皆可碾壓。
卓布泰砍了信使之后,彎刀拎空一揮,就一句話一個字——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