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就兩天,第三天一早,海州之戰,爆發了。
史坤率兩營及從沭陽及時趕到的三營,在海州城組織防御,阻截岳樂大軍北撤,激戰至第三天午后,海州城,破!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史坤當場戰死,其遺體被憤怒的岳樂梟首,懸掛南門城樓示眾。
第一軍一零三團四個營,除李溥興所在四營殘部滯留邳州,三營共二千多將士在海州城全軍覆沒,甚至無一傷兵活口。
連城中那不被看好的八千降卒,在第一天目睹了第一軍將士悍不畏死、奮勇殺敵之后,也自發地補充進第一軍,他們至死都認為,認為自己是第一軍的人了,這叫作——與有榮焉!
最后至城破時,八千人,僅余六百多人,不是他們不敢死,是因為他們已經連殺死自己都做不到了。
有時候,人是真的奇怪,人明明就是那群人,可環境的不同、戰友同袍的不同,會有這么大的不同。
吳爭聞報時,不知道海州城,曾經發生了什么樣的戰斗。
可從戰報的字里行間,吳爭能想象出那是怎樣的一場血戰。
壯哉!史將軍!
這是李定國在看了戰報后,嘆息著說出的話,為史坤戰殞,蓋棺定論。
……。
海州城被攻破。
這其實早在史坤的預料之中。
史坤在出發之前,就知道自己大概率會死在海州城。
甚至于,他明知沈致遠所部可以拯救他,卻沒有請求。
道理很簡單,僅憑一零三團無法在數百里的范圍內阻擋清軍。
只有沈致遠占住郯城,才能使得岳樂“安心”地強攻海州城。
而且,郯城守軍必須強大,強大到岳樂“懶的”去理會。
否則,清軍必定改向。
那么,史坤就不甘心了,到手的軍功,就會被沈致遠“汲取”。
這不是搶功,而是,立功!
從江都防御戰,陳勝勒令史坤率部“迂回”時,史坤就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北伐軍中,上官可以為下屬犧牲。
既然明白,那就得去做,舍我,其誰?!
沒有人能用二千多人,擋住四萬精銳敵軍欲逃命時的瘋狂攻城。
可史坤如愿以償,此戰他就沒想過贏,他只要拖住清軍兩日。
他做到了,城破時,史坤率部已經堅持了兩天半。
夠了,足夠了!
當郯城沈致遠料理了岳樂派向西面佯攻的六千騎兵之后,二萬槍騎從敵軍側翼突擊,迅速搶占了贛榆,等于再一次攔截了岳樂主力北退之路。
而尾隨岳樂追擊的魯之域和池二憨兩部人馬也已經及時趕到海州。
逃不掉了!
當岳樂聽到斥侯回報,贛榆被二萬槍騎搶占的消息時,神色慘淡,吶吶自語道:“怕是……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