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在明初隸屬北直隸,后改屬南直隸。
它的地理位置,使它理所當然地成了當時軍事、文化以及商貿的集散地。
李颙的這篇文章,讓原本安靜的徐州城,鬧騰起來。
不可謂是一種奇景。
李颙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是,以天下皆亂,唯徐州一隅清靜之地,從而來印證吳王殿下當時下令進行徐州土地改革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他在文章中指出,如今徐州的清平,是庶民階層對菁英階層的勝利,是公理戰勝強權,從而證明,被世人視為弱者的群體,其實才是真正的強者,前提是,須有德高望重之人領導。
不可否認,李颙是想拍正在坐鎮徐州的吳爭的馬屁。
眼見著半個華夏已經納入吳王囊中,就算再“清流”之人,那也得拍拍即將成為至尊之人的馬屁不是?
所以,李颙將這篇文章,以官府邸報的形勢,效仿江南“漢明半月談”的方式,通傳轄下各縣并貼上了衙門布告欄。
然,這篇文章遭到各縣生員、學子地一片討伐之聲。
原因無它,只因李颙在文章中有這么一句——庶民的勝利,是天意的選擇!
這就很奧妙了。
吳爭在徐州搞土地改革,一是徐州不是府,只是因地理位置緊要,又是自古軍事要隘,人口也就二十余萬。
人少好辦事嘛,再怎么亂,也亂不到哪去。
再則,當時吳爭是想給清廷挖,說難聽點,管它波浪滔天呢!
所以,吳爭連在杭州都不敢做的事,直接一聲令下,在徐州做了,這其中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是,當時徐州的地主、富豪們大都已經逃了,阻力小更好辦事。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可現在,徐州幾乎已經成了戰爭的后方,百姓們也已經自認是建興朝子民了。
這個時候,李颙聲稱庶民的勝利也就罷了,還說庶民的勝利,是天意的選擇,那也讓“許多人”按捺不住了。
這“許多人”,就是讀書人。
因為他們自認是菁英,而吳王殿下此時正坐鎮徐州。
天意的選擇,誰是天意,不言而喻。
這還能讓那些自認菁英的讀書人,坐得住嗎?
他們感到急迫,因為杭州大將軍府至今未開科取仕,除了舉薦之外,更多的官是留用和軍隊退役人員。
沒活路了!
……。
吳爭想笑,可笑不出來。
他知道在這個時代鬧革命很難,但還是預料不到,僅李颙自發所寫的一篇文章,就會這么難!
其實,吳爭也不完全認同李颙的文章,在吳爭看來,怎么能稱是庶民的勝利呢?
應該是,漢民的勝利。
更準確些,是天下漢人的勝利!
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也包括,菁英!
譬如,也包括李颙自己!
一篇文章而已,還不是他作的文章,何至于此?
所以,吳爭選擇了沉默,也是,這個時候,吳爭哪有心情、時間去理會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