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諸卿沒有它事要奏……那就散了吧。”朱以海累了,起身走了。
……。
彈劾周如璋之事,不了了之。
由于官府的不制止,讓那些劫掠之人更加變本加厲。
從開始時不搶財物,不占宅子、土地。
到后來,幾乎什么都要了,甚至開始搶人,搶的自然是年輕貌美的女子。
都說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
再次燃起的民亂之火,因為朝廷沒有釜底抽薪,變得燒得越來越旺。
直至在三天后,仁和縣暴發滅門血案,一家四代十四口被殺,還被放了把火。
整個杭州城沸騰起來,這種因恐懼和擔憂引發的民亂,已經不是單純的立場對立,而是一種求生的本能了。
一股股數以千計的民眾,舉著木棍、鋤頭,由各條街道向城西匯聚。
而這個時候,朱以海根本不知道局勢的嚴峻。
也對,居廟堂之高,本就看不到低下蕓蕓眾生。
他只是每天聽著周如璋的報喜不報憂,自以為如今江南已經太平,只要吳爭不敢率軍來攻,他的帝位已經安穩了,朱以海甚至采納周如璋的進諫,著手重組應天府朝廷內閣了。
也對,誰叫內閣不奉旨來著。
可朱以海完全不知道,在他思慮首輔人選是不是周如璋的時候,周如璋已經私自下令,調兵鎮壓城中民亂了。
調的是什么兵呢?
按理說,如今朱以海的“禁軍”,就是熊汝霖掌控的原杭州府府衛,近萬人。
要是調的是這支府兵,局勢不會太糟。
雖說府兵不屬北伐軍,可吳爭經營江南多年,又在自己眼鼻子底下,軍紀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何況府兵兵員皆來自是城中和周邊的良家子,親不親家鄉人嘛,再狠也干不出太過份的事。
可周如璋求助天熊汝霖,被熊汝霖一口拒絕了。
熊汝霖此人,確實是忠義之人。
用他的話說,忠臣不事二主!
也就是說,這些年在吳爭麾下,他只是虛與委蛇,他所忠誠的,是朱以海,是大明宗室。
所以,調兵鎮壓城中民亂,這是熊汝霖想都不想就拒絕的事。
周如璋手頭上可用之人不過數千,這些人大都是各富商、豪門的護院隨從聚集而來,平日里劫掠百姓之事做做倒還順手,想要行鎮壓之事,就是強求了。
無奈之下,周如璋轉頭求助于范永斗等人。
范永斗等人正中下懷,杭州城越亂,對他們越有利。
于是,由周如璋提供軍械,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一日之間,出現在了杭州城。
他們橫沖直撞,在東西、南北主要街道上逢人就殺,一時間,杭州城內,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