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柴庸”投的月票。
倒不是吳爭有意縱容、包庇商會。
而是商會是吳爭這些年的基業中,是不可忽略、輕視的一環。
要搞死商會,或許不難,難的是,牽扯太廣。
廣到吳爭一想起此事,腦子就痛。
馬士英的這一指控,其意已經非常明顯,他就是在指控商會抗命不遵,私自囤糧,甚至在與朝廷搶糧。
這事若在平日里,無可厚非,商會嘛,做得就是高買低賣之事,只要不強買強賣就成。
可此時,若商會還在參與與朝廷爭糧,那么,這不是無德了,而是居心叵測了。
這罪可大可小,小,可以一笑而過,大,可以株連所有關聯的人,而這其中,有吳爭最不忍觸碰之人。
吳爭其實已經在約束、遏止商會的野蠻生長方式,譬如嚴禁了商會走私火器、軍械。
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商會將精力轉移到了以前最不愿意碰的,認為利潤不高的糧食上。
吳爭長吐一口氣,沒好氣地沖馬士英道:“講講……你打算如何向商會征糧?”
這話一出,王翊大急,“王爺萬萬不可……如今江南局勢亂成一團……若再引發商會之人,借機反對王爺,轉而擁戴魯王……實為得不償失啊!以臣看,要不……停了支援大西軍,發往西北的軍糧,調給北伐軍以解燃眉……?”
馬士英看著吳爭,住口不言。
吳爭平靜地朝他點點頭,“不準……支援大西軍的糧食,一粒都不準少,一日都不能晚……我朝不能沒有西北,亦不能沒有晉王和大西軍,此事不可再提……馬士英,你繼續講。”
馬士英一喜,然后肅容道:“或許王爺還不知道……如今江南各府街市中的糧鋪、米店,大都已被商會吞并,也就是說,只要商會一聲令下,就算官府想買米,也得經過商會同意……。”
吳爭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了,竟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嗎?
“……但王爺一定知道,如今的江南商會,北商占了至少一半的股份……。”馬士英言詞鑿鑿地在那舉例實證。
吳爭的思緒,已經飄渺。
難道古話真沒說錯,無商不奸嗎?
可能少得了他們嗎?
關鍵是,商人不是憑空出現的,商人也是人,或許出身書香門第,或許從商之前也是讀書人。
譬如席本楨、黃宗羲,就是正經的讀書人,可如今,也是江南商會中的前十大股東。
自己在創辦江南商會之時,已經防備到商會尾大難掉,故選擇了席本楨、黃宗羲充入其中,為得就是引導商會不僅僅逐利。
吳爭創辦江南商會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需要銀子來撐起他的基業。
最主要的是,吳爭想以商會,來引導此時民間沉積金銀,向手工業、工業進行投資。
事實上,明朝的滅亡,其中主要原因也不在于文官貪財。
文官貪財,哪個朝代沒有,包括后世。
而明朝中后期,特別是萬歷年間,資本主義其實已經萌芽,遠早于西歐。
可明朝愣是用行政手段將這萌芽扼殺于搖籃,譬如禁海。
禁海使得整個國家民間的沉積資金,無處可去,只能大量地埋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