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怕講明白了,王翊內心擔負不起。
這是個死扣。
錢肅樂、張國維都在明亡時揭竿而起,他們是聚過眾,打過仗,殺過人、見過血的人。
他們比誰都清楚,人,只要逼到了絕境,要么死,要么,反!
不會有第二條路。
周如璋說得沒錯,張國維手中,除了府兵,沒有別的軍隊可調用,“平亂軍”足以控制整個杭州城,而錢肅樂聚集起的民軍,不過是烏合之眾。
事實上,也印證了民軍的不堪一擊。
但,周如璋沒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同樣是人,為啥北伐軍可以打勝仗,民軍就不能。
其實道理很簡單,不在于武器,也不在于訓練,在于,敢死!
敢死,不是送死,而是知道為何去死,用怎樣的方式去死。
錢肅樂和張國維,用命為杭州城百姓闡述了,怎么去死。
所以,周如璋錯了,大錯特錯了。
此時的杭州城中,全民皆兵,因為民眾知道,他們該怎么去活,為了這個活,該怎么去死!
……。
但周如璋有一點沒有說錯。
被圍困于紫陽山腳下的張國維殘部,堅持不到次日天亮。
張國維死了。
身中三箭,力戰而死。
他沒有死在驛亭白馬湖里,卻死在了大后方,“自己人”的箭下。
他沒有等到劉遠部和秀水民團援軍趕到。
就一天一夜時間,錢肅樂、張國維聚集起的五千府兵和上萬民眾,煙消云散。
宋安調給他的三百長林衛,亦在此役中全軍覆沒。
這一天里,杭州城內,血流成河。
然而,周如璋發現,城中之亂,不但未平,反而更加熾烈。
他驚恐之下,一面再求助于隱匿于山莊中的范永斗等人,一面親自率兵前往王府,他只能挾持王妃等人為質了。
午時,吳王府內,暴發了一場激烈搏殺。
王府府衛和城中僅存的一百多長林衛,在此一役中罹難。
好在宋安及時帶著二位王妃退回王府后小樓內。
急得已經形如瘋狗般的周如璋,勒令“平亂軍”強攻小樓,但從午時到天黑,十多次的強攻,皆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小樓的火力太強大了,有了上次陳子龍的進攻,宋安調集了他能調集的一切于小樓中。
周如璋想到用火藥炸,可惜,“平亂軍”無法靠近小樓百步之內。
最后周如璋甚至想拆下城墻上的火炮來,命令下去,但可惜,這需要時間。
周如璋已經沒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