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20181211170745247”投的月票。
“鄭森,汝糊涂!”
朱以海回過神來之后,指著鄭森怒罵,“汝這是在逼朕……汝這是欺君!”
朱以海不笨,朱家人沒一個是笨的。
只是他們的眼睛,看的一直是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從來沒有放眼天下。
朱由檢如此,朱慈烺如此,朱以海亦如此。
朱以海本就是個王,可一旦監了國,就認為自己才是上天之子,真龍之身。
如果他不與隆武爭正朔名份,擅殺來使,與隆武南北聯合,清兵未必可以輕松打過錢塘江。
南明或許還有救。
可惜,坐了監國位,就不可遏制地想要帝位。
結果,成全了韃子。
其實,從朱由檢開始,不斷地在重復著這一故事,譬如李自成打到京城,兵臨城下,向朱由檢提出封王等條件,同時還承諾,只要聽調不聽宣,大順軍可以北上為朝廷抗清。
已是刀懸頭上了,朱由檢還在吝嗇一個王爵。
結果,城破國亡,最后便宜了韃子,不費吹灰之力,入主京城。
這下,兵敗如山倒、墻倒眾人推,無數的明軍改旗易幟,山河瞬間改色。
諷刺的是,如今大西軍李定國封了晉王,孫可望被封了秦王,連吳三桂都封了平西王,大順軍忠貞營三人被朝廷封了國公。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哪。
朱家人,有著“寧予外寇不予家奴”的相同理念。
朱以海除了反清是真的,別的就沒一樣是真的。
譬如登基,他自始至終,都在躊躇、猶豫,能坐龍椅自然最好,若不得坐,也無所謂。
所以,他意識到鄭森殺錢肅樂的用意之后,自然與鄭森惡顏相向。
鄭森平靜地答道,“陛下,事已至此,就算是殺了臣,也無濟于事……這樣,吳王入城之后,陛下就說,人是臣下令殺的,想來吳王顧忌名聲,應該不會加害陛下。”
朱以海再蠢,也知道鄭森這話是威脅。
鄭森下令殺人,自己做為皇帝,難道就不負領導責任?
況且,最初下令殺人的,還是自己,鄭森不過是奉旨行事罷了,只要吳爭一問,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事已至此,那……依汝之見,當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