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只要拖延著,他在等著吳王新的命令。
當然,讓張煌言更頭痛的是,如今的杭州城,幾乎在一夜之間,百業凋敝。
就連仁和、雨縣兩大往日人頭擁簇的主街道上,都店鋪鋪門緊閉,街道兩側盡是臉色戚戚的饑民。
昨日繁華的杭州城,如今已是滿目的瘡痍了。
張煌言怎么也想不到,這塊商會股價的風波,所造成的破壞性,竟比兩度叛亂還要嚴重。
他明白,這些饑民就相當于一個個臨時會被觸發的雷,因為饑民此時最易被煽動起來,為已經發生的民亂,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
張煌言倒是想開府庫救助難民啊,可打開府庫時才發現,真的在跑老鼠了。
也對,連北面正在與敵決戰的大軍都米糧難繼,何況是后方?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更加難辦的事,擺在了張煌言面前。
新君派欽使前來杭州城,欲接吳伯昌進京。
更讓張煌言糾結的是,吳伯昌竟一口答應了。
按理說,女兒,哪怕是養女,如今貴為一國之君,接父親入京享清福,皆在情理之中。
可吳伯昌不一樣啊!
他更是吳王的父親,如今一兒一女,一個為帝,一個為王,本是何等值得慶幸之事?
可問題是,這二人或許將面臨著兄妹相殘的悲劇。
此時吳伯昌入京,一旦被新君挾為人質,以脅迫吳王,那么,后果非常嚴重!
……。
“請吳翁三思!”
張煌言叫上宋安,意圖勸說吳伯昌拒絕入京。
然而吳伯昌顯然很難被說服。
他只用一句話,就堵住了張煌言和宋安的嘴,“吳家十代守護惠宗后裔,為得無非是忠義二字……凡事,須有始有終,雖說如今世道變了、人心亦變了,但,忠義二字,從無改變……老夫這趟入京勢在必行,就算是為吳家與宗室之因緣……做個了結吧!”
十代守護,為得就是一句承諾。
如今,十代的守護,有了當年最想得到的結果,怎能拒絕?
拒絕就是否認了前九代祖宗的付出。
這對吳伯昌而言,怕是比死都難受的事。
張煌言再不能勸說,因為他甚至無法說服自己,吳伯昌說得沒錯,不管今時吳家已經如何顯赫,總須不能忘本。
張煌言更信服吳伯昌的后半句,吳家對于此事,得有個了結。
建興三年,十月初五。
吳伯昌離開杭州入京。
宋安親率一百長林衛隨護以策安全。
十月初六,剛回到河間府的吳爭,在聽聞父親入京的消息之后,愣住了。
他突然明白過來,朱媺娖、陳子龍、錢肅樂等人,對人性的把控,已經到了爐火純深的地步。
他們甚至已經預測到吳伯昌定會奉詔入京。
那么這樣一來,就算吳爭不甘心想反擊,怕也鬧不出再大的事了。
吳伯昌的入京,等于宣告了吳爭奪位這條路,是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