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長吸一口氣,突然之間,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就變得不一樣了,仿佛打了雞血一般。
“吳王言之有理……吳某英雄一世,沒理由死到臨頭,做了狗熊!”吳三桂站起身來,平視著吳爭,“雖說吳王麾下北伐軍,收復順天府已經只是時間問題……可吳王想坐上太和殿尊位,怕是不易!”
吳爭神色不動,靜靜地聽著。
“方才吳某說了,派胡國柱、郭壯圖等人另有要務……吳王可知他們去了哪嗎?”吳三桂自問自答道,“除了夏國相去了杭州府,胡國柱去了鳳陽府,而郭壯圖去的是應天府!”
吳爭臉色一變,“你在誑我?”
吳三桂聞言慘笑,“到了這時候,吳某為何要誑吳王?”
吳爭厲聲道:“朱以海在杭州登基,有意延攬你的關寧鐵騎,以抗衡北伐軍……這我猜得到,可鳳陽府、應天府,他們怎可能與你……茍合?!”
吳三桂眼中帶著一絲嘲諷,看著吳爭,“吳王太過自信了……在宗室、利益面前,沒有什么事不可隨手抹去……當時,吳某手中尚有七八萬大軍!”
吳爭盯著吳三桂,許久,冷冷道:“去鳳陽府……孤還能勉強相信,去應天府……孤不信,當時是朱以海延攬于你,可如今新君怎會與你這等漢奸……?”
吳三桂突然開口打斷吳爭的話,“吳王莫要忘記,新君只是個不足二十的小女子……朝中許多事,不是她可以掌控的!”
“那……是誰?”
吳三桂慢慢吐出兩個人的名字,“廖仲平、徐孚遠。”
吳爭臉色陰沉得要滴水,“不可能!廖仲平雖說位列軍機、掌控左營,可亦無法左右朝局……徐孚遠更不可能!”
“期號財加上留守鳳陽府的廣信衛呢!”吳三桂悠悠道,“雖說吳某被濟爾哈朗那老賊出賣,關寧鐵騎主力,在山西鎮被吳王伏擊,損失殆盡……可若非李定國不計代價,強攻西安,但凡讓吳某有一絲喘息之機,恐怕吳某此時兵鋒已至河南……!”
吳爭心里震驚,不,是驚駭!
若真按吳三桂所說,吳三桂占河南,李過廣信衛占鳳陽,廖仲平據沿江,再加上應天府中禁軍、右營,這相當于江北沿江整片土地,皆被封鎖,那此時自己和正在收復順天府的諸衛,就真正被攔腰截斷了。
失去了來自江南的補給,若是清軍再反擊,后果是什么,想想都可怕。
好在這只是假設,已經不可能出現了,吳爭心有余悸地暗暗慶幸著,“可我不明白,如此大的局,真正的主謀是誰……顯然,你吳三桂成不了這個主謀之人,因為你沒那資格!”
吳三桂點頭道:“吳某當然沒那資格……但大長公主有!”
“你是說,是大長公主延攬了你?”
“是。”吳三桂嘆息道,“若非是大長公主,試問這天下,還有誰值得吳某甘心屈從……可惜啊,大長公主突然薨了……這一切部署,皆成了一個死結!”
吳爭突然明白過來,敢情,在自己堅定北伐之時,身后有一張巨大的網,已經為自己布設下了。
可這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朱媺娖突然死在了自己的劍下,使得這個局,缺了一個按下總開關的人。
然后方國安、陳子龍在杭州城突然發動叛亂,接著錢肅樂突然接朱以海上岸……這一切,極可能就是這個局之下的各個分支,可就因缺了總控之人,變得散亂不堪,被輕易瓦解。
可吳爭依舊驚駭于這個局的規模,等于是將建興朝近半數的軍隊,都囊括了進去。
看著吳爭的神色,吳三桂輕嘆道:“吳某再送吳王一句話……雖然沒有證據,但吳某可以斷定,此時圍攻順天府的北伐軍中,一定有大長公主布下的內應!”
“誰?”
吳三桂搖搖頭道:“吳某不知。”
“那你這判斷……從何而來?”
吳三桂稍一遲疑,道,“因為當初約定,在吳王率軍入京之前,將吳王擋在城外,以待新君入主太和殿……從這點上就可判斷,能阻擋吳王入城的,該是此時圍城北伐軍中一部,且必定是北伐軍中主力,否則,難以阻擋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