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皇宮。
柔儀殿。
吳伯昌看著自己扶養了十七年的女兒,如今女兒已經貴為天子。
這原本是吳家十代人最期盼的,可如今,吳伯昌高興不起來。
不是因自己的兒子成為不了皇帝,而是吳伯昌隱隱感覺到,一場殘酷的爭斗就在眼前。
吳伯昌無疑是位智者,他已經意識到了,杭州城連番的混亂,恐怕目的,就是推朱辰妤上位。
所有一切,不管是朱媺娖、陳子龍等人的死,還是上萬無辜軍民的性命為代價,最終目的,就是面前朱辰妤的登基。
可吳伯昌并不看好朱辰妤,倒不完全是因為朱辰妤是女兒之身。
如今世道混亂,綱常崩壞,連異姓封王都此起彼落,女子為天子,已經不是什么無法接受的事了。
吳伯昌不看好朱辰妤,最大的原因是,朱辰妤根基太淺,淺到除了織造司,什么都沒有。
就算有著朱家血脈,根基卻連朱媺娖都比不上,甚至于不如朱以海。
如今的上位,完全是因為那些失去既得利益者,或即將失去既得利益者,因不滿吳爭的政治傾向,而行的權宜之計。
可吳伯昌無法對女兒明言,許多事,除了自己慢慢體會,如果說出來,就變了味了,因為,只要吳伯昌開口相勸,必定讓人以為,他是為兒子說項。
“陛下接老夫來京,想來不全是為了讓老夫來享清福吧?”與其說是問,不如說是感慨。
事,就放在眼前,雙方皆心知肚明,可往日那份恩情、感情,卻使得這顯而易見的事,變得如此地難以啟齒。
吳伯昌這是為朱辰妤的開口鋪路,打心底里,吳伯昌不想為難這個女兒,哪怕已經到了圖窮匕現的時候。
不料,朱辰妤緩緩下跪,并拜伏在地,“爹爹!”
吳伯昌大驚,雖說養育之恩,當得起這一跪,但畢竟朱辰妤已經貴為天子。
“陛下……萬萬不可,老夫受不起此禮!”吳伯昌彎腰伸手去攙扶。
但朱辰妤硬是將禮全了。
吳伯昌心里隱隱發冷,這一跪,恩斷!
朱辰妤優雅起身,坐回到她的專座上,“還請爹爹……勸哥哥回來,女兒絕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可女兒終究是姓朱,國難之際,為社稷盡力,是為本份……爹爹放心,只要哥哥明大義、識大體,做妹妹的,定不會虧待了哥哥……女兒已經令首輔王翊擬好旨意,冊封哥哥為吳王攝政王,封地為浙江、福建全境。”
吳伯昌苦笑起來,這是分封可以了結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