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沈致遠僅僅是因為打小就喜歡朱辰妤?
可朱辰妤一直就看不上他,也沒說要下嫁于他呀?
何況他在杭州城里有妻有子。
錢翹恭,自己的大舅子,他明明是個正人。
他的反叛更是讓吳爭莫名其妙,錢肅樂確實死了,可不是吳爭下令殺的或者是授意的,就算有那么一絲絲的關聯,就算是錢肅樂為吳爭而死,也不至于背叛吳爭吧?置他在杭州府的王妃妹妹和已經三歲的外甥女于何地?
一切疑問,在吳爭的腦子里攪成了一團亂麻。
往哪撤,成了眼下最緊要的事。
不是吳爭突然失去了實力和對北伐軍的掌控。
事實上,真正反叛的,皆不屬于真正北伐軍序列。
哪怕錢翹恭親手訓練出來的風雷騎,在這種關鍵時刻,一樣保持著對吳王的忠誠,隨錢翹恭南下的,僅僅只有他的嫡系三、四千人,而小林騎已經在順天府城內,無一騎追隨錢翹恭。
可問題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面對南北夾擊之勢,吳爭根本無法及時調來援軍。
往哪撤,就成了眼下最關鍵的了。
一直沉默的夏完淳,突然開口道:“趁著王爺在龍灣之事,還未被人發現,由施將軍護送王爺前往……江浦!”
這話讓在場所有人臉色一變。
凡為上者,在遭遇部下反叛之時,必本能地選擇最相信的人和最可靠的去處。
那么,如今吳王自然應該選擇去第一軍或者諸衛軍營。
江浦,衛國公夏完淳屬地。
平日里去,自然無所謂。
可眼下吳王要是去了,便有了寄人籬下之感。
當然,在場諸人想得并非如此簡單,他們想的,若是吳王去了江浦,衛國公也象沈致遠等全樣突然發難,那么,問題就更嚴重了。
要知道,此時吳爭身邊總共僅三千多人,這其中還包括了夏完淳帶來的八百人。
而施瑯水師此時在龍灣的運力,恐怕運不走這三千多人。
也就是說,隨吳爭走的,只能是吳爭的親衛,和夏完淳帶來的八百人,施瑯的水兵,只能留下。
那么,真正能護衛吳爭的也就是數百親衛,這對于衛國公的建陽衛而言,是可以完全忽略的存在。
夏完淳苦笑,他一直不說話,就是怕引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般的誤會。
邀吳王前往江浦,這若是在平日里,啥事都沒有,可在這個節骨眼上,就會令人亂想。
馬士英遲疑道:“……其實,若要從江面上走,王爺可以讓施將軍水師護送出長江口,然后不管是北上與陳、池二位將軍會合,亦或是南下去杭州府,皆可調集軍隊平亂……!”
這話依舊有道理。
但問題是,吳爭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