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王翊走出幾步,大聲道:“莫尚書此言荒唐……吳王是我朝監國殿下,又剛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今日只身還朝面圣,朝廷以何名目,將吳王拒之門外?”
莫執念跺腳道:“首輔大人可是忘記了當年遜帝丹陽侯派禁軍圍剿吳王舊事了?”
這話讓朝堂中的私語聲頓時平息,所有人都憶起當年之事。
莫執念說的沒錯,當年朱慈烺將錯就錯,派禁軍追殺落單的吳王,結果呢,不但吳王有驚無險,還引發了城中民眾的憤怒,特別是在劉元等人的引領下,城北聚集起數萬民眾,生生將一支約五千人的禁軍,阻擋于太平橋北,使其無法回援皇城。
如果此時讓吳王入京,萬一重演當年舊事,后果不堪設想。
因為恐懼,使得許多原本搖擺的大臣們,開始附和莫執念的諫言。
但,凡事都有兩面,同樣因為恐懼,使得許多人贊同王翊觀點……允吳王入京。
看似很矛盾,可實際上便是人心。
吳爭畢竟不是多爾袞,北伐軍畢竟不是清軍。
在許多大臣心里,都想為自己留條后路。
對在場所有人而言,就算此時沈致遠、錢翹恭率部來歸,朝廷軍隊數量已經高于吳王麾下北伐軍,可誰都不是傻子,勝敗如果真能以兵力大小來衡量,那清廷號稱百萬大軍,就不會被北伐軍趕出關外了。
朱辰妤將目光投向沈致遠、錢翹恭,“不知紹興侯、江陰伯意下如何?”
沈致遠看了錢翹恭一眼,而錢翹恭低著頭,根本不與沈致遠目光相對。
無奪之下,沈致遠奏道:“回陛下話……臣覺得莫尚書此話在理!”
有了沈致遠的加入,不同意吳王入城的陣營份量重了。
王翊急道:“放眼古今,臣從未聽說一個朝廷會將有功之臣拒之門外的道理……況且,若吳王有意與朝廷談判,朝廷卻不應允,傳將出去,天下人皆會道是朝廷要與吳王決裂……內戰之因,便須有朝廷來承擔……這將使得陛下聲名蒙塵,望陛下三思啊!”
這話有道理,許多贊成拒絕吳王入城的人,開始動搖了。
確實,吳王只帶了數百人入京,很明顯是帶著善意、誠意而來,若此時朝廷拒絕吳王入城,等于是關閉了談判的大門,那么,真要暴發內戰,時人皆會指責,是朝廷挑起了這場內戰,自然,做為強勢的吳王,變成了受害者。
吳王,厲害啊!這是這些朝中大臣心中的感慨。
于是,為是不是允吳王入城的爭議,變成了持續戰,一直到午時,還沒做出決斷。
……。
太平門城門緊閉,城樓上守軍嚴陣以待。
頗有些防御清軍來攻的陣勢,不,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城外,策馬而立的吳爭身邊,僅六百之眾。
冒襄哈哈大笑,指著城頭上的守軍,對吳爭大聲道:“吳王……他們怕了!”
所有人在微笑,這微笑中流淌著自豪。
是啊,僅六百人,就足以讓朝廷恐懼、害怕,還有什么比這更榮耀的光環呢?
吳爭也在笑,但心里不平靜。
是,朝廷是怕了,但這只是表面。
既然敢登基,就表明不怕,只是隔在其中的那層紙尚未撕破罷了。
而這層紙,真的隨不了太重的扯力,稍一用力,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