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有幾成把握?”
“城中已被偵知的長林衛駐所,人手加起來大概八百余人……臣保證,天亮前,即可一一控制!”
“那未被偵知的呢?”
“這……臣定盡己所能,若有疏漏之處,天亮時,臣會加派數倍人手,力保陛下出城無恙!”
朱辰妤揮揮手,“朕知曉了……退下吧!”
“那……!”
“朕自有安排!”
“臣……遵旨!”
待那錦衣衛指揮使退下之名,朱辰妤對著空氣道:“可知是誰在蠱惑長林衛來行刺朕?”
朱辰妤身后有聲音回答道:“據卑職探查,傍晚時分,戶部尚書莫執念去了京城長林衛分署。”
“莫執念……!”朱辰妤冷冷道,“臥子先生說得對,商賈之人,果然不可信!”
……。
朱辰妤與吳爭的會面,按排辰時末巳時初。
太平門外,為此特意搭起了一個高臺。
禮部派了許多人在忙碌,不管怎么說,干活的人都是高興的,倒不僅僅是因為有工錢可以拿了,主要是,皇帝與吳王的會面,很可能就會免去一場戰爭。
天子腳下的百姓,比較關心時事。
他們更懂得迎來送往,也對,京城還是那個京城,皇帝啊、監國啊,這些年可是換了幾茬了。
但有一點他們心里很清楚,戰爭絕對不能在應天府中暴發,因為戰事一開,苦得,還是他們自己。
所以,這高臺搭得既快又漂亮,甚至不需要監工。
辰時初,皇帝依仗出西安門,走竺橋向太平門。
沿路道路兩側,無數百姓聚集起來,向著皇帝輦輿歡呼。
這恐怕是朱辰妤登基以來,第一次享受著這種萬民擁戴的歡呼聲吧。
朱辰妤為此二度下令停止前進。
雖然沒有掀簾子露臉以示與民同樂,但朱辰妤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種令心神蕩漾的感覺。
可就在第三次車隊停止時,變故發生了。
長林衛在京城駐所,是公開的秘密。
倒不是說,長林衛連隱蔽的道理都不知道。
而是在京城之中,若是再隱蔽起來,那么,就有點離心離德的嫌疑了。
所以,長林衛京城分署,連同劉元在魚市街的分支,其實相當于一個小衙門。
分署的位置就在竺橋與太平橋的交叉口上。
皇帝輦輿第三次停下時,從分署中沖出數百人來,向皇帝輦輿涌去。
聲勢之在,態度之決絕,那叫一個風蕭蕭兮易水寒啊!
道路兩側的民眾傻眼了,他們如潮水般地向后退去,在這個交叉點上,形成了一個局部的空間。
場面非常兇險,但透著一絲怪異。
沖向皇帝輦輿的長林衛,沖得很猛,速度很快,但個個手中揚刀,卻不見任何弓弩、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