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大將軍府真得窮到了連桿火槍都裝備不起的地步了嗎?
隨行保護皇帝的禁軍數量不多,千八百人。
禁軍迅速上前,密集地擋在皇帝輦輿前,抽刀、彎弓、抬槍口,嚴陣以待。
可他們也驚訝了,刺客人數不占優勢,這樣沖上來,象不象找死?
此行擔任皇帝護衛的禁軍指揮使,叫黃大洪。
說起黃大洪,黃家是禁軍世家了。
黃大洪的父親,叫黃毓祺,朱辰妤首次監國時,曾任禁軍都指揮使。
只是年紀大了,廉頗老矣,就由其原本就在禁軍中的長子黃大湛,繼任了指揮使一職。
朱慈烺登基后,在那次將錯就錯下旨追殺吳爭的政變中,黃大湛就是領命之人,最后在局勢明朗時,為了黃家,選擇了自盡,黃大淳、黃大洪兄弟二人,就此投效了吳王,黃大淳在北伐軍中效力,而黃大洪被安排在了禁軍中當差。
黃大洪一見長林衛突然沖出來,就知道不妙。
可他不可能當著所有人的面徇私,他一面喝令禁軍擋在輦輿前面,一面向朱辰妤請示。
“刺客勢眾,且不知暗中是否還有隱藏……請陛下退回宮城,以策萬全!”
然朱辰妤在車中平靜地說道,“黃將軍是否連這區區刺客都無法剿滅?”
黃大洪一聽就知道此事難以善了,只能一咬牙道:“臣這就令禁軍迎敵……!”
“不必了。”朱辰妤淡淡道,“朕自有安排!”
黃大洪一愣,剛想開口,且聽后面急躁地馬蹄聲響起。
錦衣衛不下千騎,呼嘯而至,并迅速向長林衛身后穿插,僅半柱香的時間,還在奔跑中的長林衛被包圓了。
古怪地一幕發生了,被包圍的長林衛突然停止沖鋒,拋棄了手中的刀,一副束手就縛的模樣。
所有人都愣了,這還是名聲在外的長林衛嗎?
這時,朱辰妤在車中大聲道:“將一干人等下獄……黃將軍,繼續啟程,去太平門!”
黃大洪怔怔地看向包圍圈中的長林衛一干人等,向車駕拱手道:“臣,遵旨!”
無人發現,玄津橋方向一處酒肆的樓上,莫執念正雙手舉著一桿望遠鏡,觀察著局勢。
在見到長林衛不發一矢就棄械投降的一幕,莫執念憤怒地將手中望遠鏡摔落樓下。
“奸滑如錢毅……誤我大事!”
“傳令,撤回富貴山附近死士……皇帝已有警覺,僅憑這數十人,難成氣候了……!”
“速速備好馬車,老朽要趕去太平門外,進見吳王殿下!”
……。
經竺橋與太平橋的交叉口上那場鬧劇之后,皇帝輦輿一路上非常順利地到達了太平門。
輦輿出城之后,不少百姓早已聚集在城外。
能一次見到皇帝和吳王真容的機會,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那叫一個可遇而不可求啊!
然而,當皇帝輦輿出城之時,吳王卻毫無動靜。
臨時搭建的軍營之外,十數騎兵正在周邊游弋。
王翊有些尷尬,他不得不去皇帝輦輿前解釋,“陛下,臣昨日確實已經知會吳王殿下,只是不知吳王殿下為何……!”
“無妨。”車中朱辰妤聲音平靜,“朕……就徑直去臺上等候吧!”
“臣遵旨!”王翊聞聽,如蒙大赦,抹了把額頭上滲出的冷汗,招呼一應官吏,急步去部署臺上迎駕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