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聽了,也認為有理,可依舊問道,“那若是鄭森發覺了,不肯接收軍校新兵……又如何應對?”
夏完淳笑道,“何須應對?鄭森是臣,且東征大軍補給皆掌控在咱們手中,試問,他敢不接收嗎?”
李定國愕然地看向吳爭,再看向夏完淳,“敢情……陛下已經與你早有對策?”
吳爭忙搖手否認道:“晉王這真是冤枉朕了……話都是玄著說的,朕可沒點頭!”
李定國突然又皺起了眉頭,問道,“鄭森募集東征大軍,確實是在朝廷掌控之內……可若東征之后,或是平定倭國之后……有道是山高皇帝遠,朝廷又如何控制他?”
夏完淳笑了笑,沒有接話。
李定國將目光投向吳爭。
吳爭微笑道:“首先,沒有平定倭國之前,鄭森需要朝廷提供大軍補給,自然不敢反……如果平定倭國之后……朕為何要擔心鄭森反?讓他反就是了!”
吳爭這話,讓所有人驚愕,哪有皇帝能容忍臣子造反自立的道理。
吳爭掃了一圈,這才淡淡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這么個敵人在東邊虎視眈眈,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陛下圣明!”
……。
吳爭的戰略部署已經顯露頭角。
但困難是巨大的。
特別是空得可以跑耗子的國庫,成了朝廷最頭痛的問題。
有道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不是得到萬兩黃金,而是須付出萬兩黃金。
剛剛登基的吳爭,就算真有點石成金之能,那也無法在短時間,變不出如此海量規模的銀子來啊。
但吳爭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變現!
將自己手中和朝廷名下的江南商會股份,以每股五兩的方式,經各府縣的漢明銀行,向國民公開出售,再以漢明半月談進行宣傳,冠以忠君愛國之名。
為防止豪門、士族爭搶,吳爭定了個規矩,以戶籍黃冊為準,每人可購入數量上限為十股,并進行登記造冊。
此舉,迅速為戰爭籌措到數千萬兩白銀。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吳爭達到了將最大部分民眾的利益綁在一起的目的。
經過之前杭州府兩次叛亂,吳爭已經對轄下十余府的民眾,購買江南商會股份進行登記造冊,后又有李海岳“伙同”夏家姐妹號召江南百萬織女搶購江南商會股份之舉。
加上這次的拋售,實際上,江南商會股份五成以上的股份,已經分散于民間,民眾,才是江南商會最大的持股人。
而留在吳爭和朝廷名下的股份,加起來僅一成。
這才是吳爭最大的目的,這不是藏富于民那么簡單,而是將民眾的利益和朝廷、國家進行深度捆綁,達到禍福與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