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邙山術》的材質,也并非紙質或絹絲,而是用某種獸皮所制。至于具體什么獸皮,無論原身還是現在的勾陳,卻也都分辨不清楚。只知道這皮質也很特殊,既輕薄柔軟又堅韌結實。而且肯定還有防蟲蟻的功能,在寨中庫房的一個角落里也不知道被壓了多久,都仍是保存完好,并沒被蟲蛀蟻啃過。
這黑風寨的庫房,也就是隨便用磚石砌了一間結實房舍,并沒做過太多特別處理。再加上又深處山中,蛇蟲鼠蟻頗多,自然免不了會進來一些。而且蟲蟻之類,勾陳之前也在庫房中見過,可以肯定是存在的。而這本《邙山術》能逃過蟲蟻之口,顯然是有類似的功能。
庫房中的蛇蟲鼠蟻,還是在勾陳接手后,才下力整治了一番,讓人重新修葺整繕,把一些墻角蟻穴鼠洞之類全部灌泥漿堵住。另外又在外圍四面和庫房內多灑石灰與雄黃之物,用來驅趕蟲蟻。
他手中的這本《邙山術》其實并不完整,只是上卷,書中也有做出標注。既有上卷,那肯定還有下卷,甚至說不定還有中卷。
這本上卷《邙山術》中,共記載了一十八種法術。如果按這個數目推算,只有下卷書的話,那下卷應該也是記有十八種法術,兩卷加在一起,便剛好合天罡三十六之數。
而且下卷書中的法術,肯定也應該比上卷書中更加厲害,威能更大。不過按照這上卷書的邪門程度,下卷也很可能會更加邪門陰損,十分殘忍兇惡。
這本上卷《邙山術》,原身的勾陳自然也是已經看過多遍,并且都已熟記于胸。現在的勾陳消化接收了原身的記憶,對這書中的內容也是都能記得清清楚楚。
不過記得內容是一回事,能夠完全理解看懂卻又是另一回事了。這本《邙山術》上的用詞用語,許多都頗為艱深晦澀,還有些專業的修行術語。沒曾接觸過這方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一些術語是指什么。
比如什么煉形、煉藥、龍虎、產藥、天葵、河車之類,有的勾陳還勉強能懂,有的則就根本不甚明了了。畢竟前身從小一直學的都是四書五經,正經的儒家學問,一些道家典籍學說,還真沒看過,甚至就連醫書也沒看過幾本。倒是兵書策問之類,曾涉獵過不少,這卻也是科考的必修課。
大魏朝以武立國,十分尚武,開國之初,武人的地位頗高。但馬上可以打天下,卻并不能也在馬上治天下。窮兵黷武,整個國家最終都會負擔不起,只會自取滅亡。
所以治理天下,輔佐朝政,還是要靠文臣之力。但大魏朝開國的太祖,也并不想文臣太過文弱,所以立下了科考的規矩,文人也須懂武事,要通曉兵書戰策。最好能做到上馬能管軍,下馬能管民。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這其實也是大部分讀書人所想達到的成就與愿望。前身的勾陳也并不例外,所以這些兵書戰策,既是科考的必修課,也是他的興趣所在。
只是大魏朝歷經數代下來,與民生息,天下頗為平定,已有百年沒經歷過什么大的戰事。故而便也有些刀兵入庫,馬放南山,許多武人沒用武之地,而輔佐朝政,治理地方則要靠文官。因此到得后來,文人地位較重,武人則轉而較輕。
太祖所立下的科考規矩雖然沒變,但兵書策問在科考中所戰的比重卻越來越少。有時只要文章做得好,便是兵書策問方面差一些,也不太妨事,仍然有高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