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他們成立這個小組的目的,不是想要最大化,最小化,或者說最快化,而是要具有實際應用能力。
為了這個目的,可以犧牲生物計算機的速度,大小。
最理想的未來狀態,就是一臺計算機只有圓珠筆尖的圓珠那么大,能夠直接植入人體,并且跟大腦相連,然后形成具有強大計算功能,輔助功能,永遠不需要補充能量的計算機。
周臻他們這個小組在在八月初才集結完畢,然后進行了一周的架構培訓,開始分派任務。
架構培訓非常重要,能讓每個人知道自己在這個團隊里面的作用和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能跟相連的各個小組完成對接工作。
周臻他們這個小組負責的事務,只是細胞分子中的一個很基礎的環節。
DNA都已經是分子結構了,核苷酸還是DNA的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把DNA形容成晶圓,也就是芯片的基本組成部分的話,他們負責的核苷酸就是絕緣體。
八月中旬,周臻他們這個小組前往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在那里與九所高校的其他生物小組進行對接。
周臻到來紐約,但是根本沒有時間出去玩,更別說去找人了。
整整一周的時間,除了睡覺,他們就在實驗室里進行試驗。
周臻的學歷墊底,可是他在做實驗的時候,展現出來的穩定性讓每個人都信服,甚至還贏得了不少學姐的喜歡。
但是每個人都太忙了,吃飯都是爭分奪秒,除了完成預定的試驗目標,每個人的腦子里面都顧不上想別的。
周臻經過深思熟慮,累積了幾個重要問題之后,耗費了現實世界十天的能量,又詢問了意志幾個問題。
他的目的就是想要知道,假如他自愿參與試驗,成為植入生物電腦的試驗品。
如果失敗,他會不會死?
如果成功,這個生物電腦能不能帶回地球?
看到現在已經研究出來的生物計算機,周臻心動的很。
一臺計算功能超過電子計算機一萬億倍的生物計算機,按照現在的科技,可以做到電子卡芯片大小。
理論上,植入人體之后,經過兩個月的培育,讓生物計算機的細胞與人體大腦融合,就能變成一臺超級人形電腦。
只是,計算機的技術基本已經成熟,只有植入人體,與人體大腦聯系起來,目前只有理論上的研究。
現在,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在電腦上模擬出各種試驗結果之后,各個小組進行拾遺補缺。
這個項目的前期試驗計劃用時一年,一年的時間完成模擬試驗,時間還是非常緊的。
而后期還有一年的時間,計劃用十個志愿者進行第一批的人體試驗。
報名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想成為超人,而科研工作者里面,絕不缺少勇于獻身的科學家。
何況,根據各自研究表明,危險系數也不是很大。
即便是試驗失敗,最大的可能是變成傻瓜,不會造成死亡。
周臻想要了解這些,目的也是競爭這十個名額之一。
他最大的優勢是他的身體條件非常好,普通人里面,沒有比他身體條件好的。
所以,只要他肯暴露自己的體質,還是很有希望的。
只是,如果不能帶回地球,似乎就沒有必要去搶這幾個名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