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成為了一個臨時的居住地。
老嫗不愿意聽從王偉的勸阻,非得回到這里,說要自己坐鎮,親自指揮今年的采筍事宜。
新鮮的筍很好采,族人已經有了很多年的采筍經驗了。
冒得比較長的春筍用手輕輕一掰,它便會脆生生的斷掉。
只冒個尖的筍則需要用到石鋤了。
剖開泥土,然后就像是拔蘿卜一樣晃動著往上拔,輕輕松松的就拔起來了。
去掉泥濘的筍衣,一個干凈的春筍就被拔出來了。
往年的春筍采摘并沒有今年這么大的規模。
因為春筍這種東西太難保存,春汛時候的氣候很是潮濕,又是連綿的雨天,采摘下來的筍吃不了幾天就會腐爛的。
但是今年不同了。
有了銅桶后,王偉說筍條煮過后晾干,能夠保存很久的。
哪怕就是留到冬天吃也沒有太大問題。
所以,幾乎所有的族人都被調動起來了。
甚至就連伐木的奴隸都被調動了大半,來來回回的負責從山上將筍運下來。
而在山腳下,一塊塊的鵝卵石壘成了簡易的灶臺。
部落里面所有的銅桶都被拿來了。
里面灌上水,燒得沸騰。
然后將洗干凈的春筍放進去煮上一會。
撈出來后,清脆的竹筍已經變得有些皺巴巴的了。
旁邊鋪著的石板上,幾個女人正用并不鋒利的銅刀切著筍條。
旁邊山崖下的簸箕中,已經撒滿了切成小孩手指粗細的筍條了。
時不時的,就有族人過去給筍條翻上一翻,使其保持通風。
下雨之后,要說誰最高興,那肯定要數那兩個和王偉約定好十天交一次木頭的女奴小組了。
看著她們興奮的模樣,族中等著看她們笑話的人笑得更歡了。
雨后,泥地確實很光滑,爬犁短時間在上面行走,會如同雪橇在雪地上一樣輕松快速。
但泥和雪是不一樣的。
粗糙的爬犁會積泥,當泥積得越來越多,爬犁就會越來越沉重。
且泥有粘性,貨物越沉重,粘性越大,想要用爬犁在泥地上運輸木頭,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用背得方法來做呢。
那些沒有同意鹿合作意見的小組每晚都會肆無忌憚的說一些嘲笑鹿的話。
并且炫耀,自己今天又多背了一趟木頭,只可惜泥地太難走了,否則的話,自己還能再背兩趟的。
面對這些人的嘲笑,鹿什么也沒有說。
那兩個愿意和鹿合作的小組成員則是有些焦急。
十天的時間都過去了一半,他們卻連一根木頭都沒能運回來,如果到期交不出來木頭,那懲罰可是很沉重的。
不過看著一臉鎮定的鹿,她們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鹿。
直到有一名原本巫族的女人,說了一句,‘鹿的任務是放鹿,哪怕交不上木頭也不會受到懲罰,她自然是不會著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