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都聽不懂的我為什么要在這浪費時間?
這個點了,我為什么不去睡覺?
看著族人這個樣子,石頭嘆息了一聲,然后在王族人的帶領下,去了他們臨時被安排的住處。
王族的居住環境比他們想象的要好很多。
雖然睡的地方和奴隸們一樣都是草棚。
但草棚的四周用泥巴糊了起來,將堵門的木板橫起來,就能避免夜晚有毒蟲毒蛇溜進來了。
地上鋪滿了干草,睡起來舒服的很。
除了有些擁擠外,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缺點了。
有了石族這些人的加入,勞動力有著一定程度的緩解,外加上部落的銅器經過這段時間的磨損,實在是不夠用了,所以在石族人來的第二天,陶廠那邊開始建造新的銅爐。
最開始,王偉打算用磚來建造爐子的,不過經過思索還是放棄了這個決定。
土法銅爐煉銅為什么在后世會被淘汰。
不是它效率低,也不是出銅慢,甚至都不是因為它煉出來的銅雜質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不能熄火。
一旦開爐,就得不斷的煉下去,不管爐子里面有沒有銅料火都不能停。
一旦停火,底層放不出來的銅水凝固,堵塞了出料口,那整個爐子就等于廢了。
正因如此,王偉在生產力不能得到保障的如今,才放棄了用磚建造銅爐的打算。
畢竟泥坯壘起來的銅爐雖然出銅慢,體積小,碳耗多,熱量浪費嚴重,一爐煉出來的銅數量有限,但停爐后不心疼,砸就是了。
去銅山那邊采礦的人選是王偉親自挑選的。
全是王族和魚族最值得信任的人。
這次采的礦也并非全是銅礦,而是銅礦錫石都有。
上次煉銅,王偉就吃了純銅料子的虧。
純銅鍛造出來的工具硬度太低,雖然重復鍛造回爐會比較方便,但也限制了太多的功能。
而這次,王偉將會鍛造出來一批青銅器具。
所謂青銅,就是銅錫合金。
剛出爐的青銅其實是金色的。
但是經過氧化,顏色會變青,才被稱之為青銅。
青銅的硬度和含錫的數量有關,錫的數量越少,青銅的硬度越高,但同時也更脆。
錫的數量越多,青銅的韌性就越強,但無論怎么比,硬度都比純銅要高上不少。
在王族,銅的重要性還在陶的上面。
燒陶還能讓奴隸們參與進去,甚至陶罐和陶碗的陶泥配方都由四個女奴掌握著。
但燒銅是絕對不會外泄的。
銅爐的建造雖然也是放在陶廠那邊的,但距離陶窯卻是有幾百米的距離。
并且陶窯那邊的人,不準接近銅爐,否則是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的。
而從采礦,洗礦,粉碎到煅燒澆筑,這些過程都是族中最受王偉信任的人親手來做的。
所以目前來說,根本就不用擔心煉銅技術的外泄。
從建造銅爐到第一批青銅器具成型,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里,那些參加了合歡節的部落好像是受到了召喚一樣,接二連三的來到王族。
有的部落是第一次來,目的就是為了和王族交換陶罐,魚籠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