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的部落則是夏汛前來過的。
這些早先來過的部落都是距離王族比較近的部落。
他們這次過來,是聽從了王偉的建議,衡量了利弊后,決定來王族打工的。
夏汛過后,食物充足,哪怕部落里面只有女人和孩子,也不用擔心會被餓死。
只要安全問題能夠得到保障,大部分的部落經過思考后,都會選擇來到王族的。
畢竟,讓部落里面強壯的漢子來王族干活,收益比起留在部落里面狩獵的收益要高很多。
而且,王族也確確實實的有許多他們需要的東西。
隨著來到王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王族的發展也有了多面開花的資本。
那些第一次來到王族交換陶罐的部落,有了石頭他們作為模板,也都動起了派人來打工的念頭。
而已經付出行動的部落,隨著王族的人越來越多,也更加珍惜在王族打工的機會了。
半個月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
這半個月的時間,王族增加了一百三十多名青壯勞動力。
而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大部分來到王族的人,也都學會了簡單的加減法。
作為這些人單號日的教學老師,王虎有一句跟王偉學到的口頭禪也被他們學了過去。
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這些不會騙人的數字,讓石頭他們發現短工的劣勢。
在王族打短工,不僅工資比長工要低,最主要的是短工太不穩定了。
短工的活會受到很多外力的影響。
大部分短工干的活都是在室外進行的,像是砍木頭,挖泥巴,和泥之類的。
很容受到天氣的影響。
若是天氣不好,室外的活干不了,沒有搶到活的人,就會閑上一兩天的時間。
王族有個規矩,短工若是干活才能管飯,而長工,若是因為外力影響干不了活,也是管飯的。
短工在沒活干的時候,不僅沒有陶幣拿,連吃飯都得自己花陶幣買。
一入一出,短工掙的就比長工少太多了。
半個月后,石頭他們回部落了一趟。
這一次回去,不僅帶回去了魚籠魚餌,還有不少能夠自己腌制咸魚的鹽。
倒是陶罐和陶碗交換的數量并不多。
看到部落一切都安好后,石頭和族中的老人商量過后,成為了第一個,和王族簽訂了長工契約的部落。
王族用他們的富饒和誠信贏得了石族人的信任。
一月一結的工資他們自己就能計算出來,雖然壓半個月的工資令他們有些不爽,但只要在規矩之內,不干的話提前半個月請假,還是一個陶幣都不會少他們的。
所以盡管不滿,這些規矩石頭他們都能接受。
而半個月的時間,王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一個部落若是不走彎路,發展的速度可謂是飛速的。
王族的第一個磚窯建造完畢,即將投入使用。
陶窯在燒出足夠建造磚窯的磚后,繼續開始燒制陶器。
巖鹽二號在那些外族人震撼的神色中成功下水,第二批的船員已經開始培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