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時,他們也沒有了資格開發這片土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超出正常生活外的大規模狩獵等行為都是不可行的。
不過這些族長本來就沒有開發這片土地的能力,對于這些限制自然不會在乎的。
同時,他們也擁有了幫助王族開發這片土地的責任。
例如王偉想要挖一塊地,附近居住的部落有義務過來幫忙干活,但干活王偉也是會給予他們報酬的。
王偉開出的這些條件,放在當下,簡直就是再優厚不過的了。
這些土地上的原居民除了土地名義上的所有權會有所損失外,其余的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會得到一筆龐大的財富以及源源不絕的好處。
相對于一個魚米之鄉,給出再優厚的條件都不為過,所以王偉給他們的好處都是非常豐厚的。
面對王偉開出來的充滿誘惑力的條件,這些族長根本無法拒絕。
所以,當第三天王偉登上帆船朝回航行的時候,船上放著幾十塊按著手印,寫著契約的陶泥板。
只要回去后將這些陶泥板燒出來,這些就是將來王族收地的憑證了。
糧倉之行在這一刻算是完美結束了。
糧倉是王偉給這片地域取的名字,地域廣闊,水土豐茂,只需要稍微引導一下水患,就能成為魚米之鄉。
現在對王偉來說無用,但是十年八年之后,這里的重要性不下于戰國時期的中原。
而且除了將這片土地忽悠到手外,王偉還帶回去了兩只更名為‘雞’的大笨鳥。
可能是因為這幾天的生活太好了,在這種情況下,那只母雞居然咯咯噠的下了一枚橢圓的蛋。
這令王偉很是欣慰,甚至特意讓人去林子里面抓了一些蟲子過來犒賞它。
當王偉回到部落的時候,合歡節已經過去小半個月了。
一些愿意來王族打工的人早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王族的帆船去接他們了。
現在整個王族,最為忙碌的就要屬帆船了。
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夜晚披星戴月才能回來。
一批批的人被運到了王族,他們要么是整個部落整體遷徙過來打工,要么就是派出了部落中的青壯。
王族的人口每天都在增加,好在王族的建筑隊早已經是熟練工了。
相互配合之下,一間間能夠擋風遮雨的長葉草屋很快就能被建造了出來,一排排一人多高的小屋里面,往往能夠擠下十幾個人。
對于居住的環境,那些新來的外族人倒是并沒有太多的抱怨。
畢竟其中大部分人居住的山洞,都是比這些草棚要更加的陰暗潮濕。
新來的人在頭幾天都是在震撼中度過的。
如何教育這些新人,王族早已經開發出來了一套比較效率的方式。
只需要三天的時間,便能教會他們一些在王族需要遵守的規矩,并且讓他們能夠聽得懂幾十種常用的漢語發音。
五天的時間,能夠讓他們明白陶幣的含義并且可以接受一些工作前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