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的時間,這些人就能夠完成訓練,上場干活了。
至于今后是依舊只能干些苦力,還是可以學習一些掙陶幣更多,但學起來更加麻煩的工作,那就需要看他們各自的悟性了。
帆船日夜不停的朝著王族運人,僅僅是半個月的時間,族內就多了四千多人。
接下來,帆船就開始交易種子,巖鹽一號和二號則是去河對面往返運送巖鹽和鳥糞石。
倒不是說愿意來王族打工的只有四千人,而是對于現在的王族來說,它在短期所能夠承受的人口增加數量的極限就只有四千人。
哪怕只多了這四千人,也因為人數的增加,各種問題都爆發了出來。
房屋的搶奪,居住地范圍的擴大,用水的困難,身份核對麻煩,計劃生產跟不上計劃等等。
為了應付那些層出不窮的麻煩或者斗毆事件,王族新增了糾察職位。
共計七十人,戴著三角帽,掛著紅袖章,分成三班日夜在城內城外進行巡查。
糾察隊的人都是從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外族人中挑選出來的。
雖然人數的增加讓部落再次陷入了混亂的狀態,但是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卻是極其明顯的。
開墾土地的速度快了無數倍,而且隨著工人們的熟練度不斷的提高,開墾的速度也在不斷的增加中。
那些來到王族的人,從最開始的震撼,好奇過渡完后,開始陷入了不解。
王族有漁網,有帆船,還有弓箭和強大的戰斗力。
他們搞不懂,王偉不讓他們捕魚,不讓他們過河去狩獵河對岸的獸群,甚至不去擴大陶器等東西的生產,反而讓他們這些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挖土掘地。
有消息靈通的人知道,王偉打算開墾這些荒地,種植大河下游一種叫做麥的東西。
那種東西很多人都知道,是下游一些部落的食物。
但是任何人都看不出來,那種食物,有什么可以值得辛苦開墾土地種植的價值。
麥的味道并不鮮美。
個頭小,吃的時候也不方便,需要烤熟了才能吃。
而且采集起來非常的麻煩。
麥在成熟后,會爆裂開來,掉在地上,若是去地上撿麥粒的話,干一天的活,恐怕還不夠自己一頓吃的。
想要采集,只能挑選那些不會爆裂開來的麥穗去采摘。
但是經過大河下游諸部的證實,麥子里面,不會自己爆裂的數量只有百分之一二。
也就是說,種下一百株麥子哪怕全部都發芽了,最后能夠收獲的,也只能采到一兩株麥穗。
而一株麥穗上面通常只有十來粒米。
也就是說,只要種植麥子,不論過程如何,最后的收成最好的結果就是種下一百斤麥種,最后只能收獲一兩斤的結果。
這種簡單的算法,只要是從王虎小老師那里‘畢業’了的就都能夠自己算出來。
所以,不論是同族還是外族的人都很不明白,王偉為什么會吃力不討好的去收集麥種,開墾土地,挖掘鳥糞石來種植必定會虧本的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