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之上,屋舍相連,寥寥可數的幾棵樹木散植在附近,可見即使是植物在環境惡劣的山顛的生活也不是很容易的。
屋舍之中有些門人弟子進進出出,祝照將向昭帶到一座大殿前的場地上。
那里已有將近一千人聚集,排列整齊,裝束一致,大都是有紅條的白色道服。
也許是發現祝照回山,因此立即集合,出來迎接。
南岳宗外圍五座山與中央兩座都有鐵索相連,連接于與五座山等高之處。
炎火山與后土山連接在晴嶺,其余三座都與陰山相連,中央兩座山也有鐵索橋相連。
他們每座山也有兩條主道通往山腳之下,但不是直線而鋪,而是呈螺旋之狀,并且相互交叉,因此像其他山上的小徑一樣便于觀賞山河美景。
山腳住處的主道沒有直接相連接,被一條河流從中截斷,此河主要由天水山上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流以及外來江河匯聚而成。
河寬約十丈,但也許是隔水相望終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因此一座巨大弧橋將彼此牽引接觸。
橋體由大理石和漢白玉為基構筑而成,石階光滑白亮。
遠遠看去猶如一條白龍橫臥于江面,極具威勢,富麗堂皇。在南岳宗這樣的石橋還有三座,中間這條河流被宗內之人稱為界河。
從群山之外流入,經過南岳宗中心,并將其平均地一分為二。南岳宗周圍五座山腳之處皆用石板圍了一圈,被河流斷開的地方便建橋相連。
其中炎火山與后土山之間有一座。
天水山可謂四面環水,那條河流將天水山包圍在匯聚成一條,所以另兩座橋都與天水山有關,分別連接的是金圣山與神木山。
五座山山腳內外都被連接在了一起,大致形成一個巨園之形。
各座山之間天上地面皆有路可通,對于南岳宗各山上弟子之間的交流極為便利。
天時地利自然難得,但更為難得的是我們如何將其運用到最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我們的心靈手巧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曠古絕今的傳世佳作。
天地人共和才能創就太平盛世,只得其一都不算完美。
盡管你智計無雙,武功蓋世,也只是匹夫之能,何以成大事。但即使沒有天時地利,我們也能創造出只屬于自己的天時地利,還有人和。
先不說南岳宗先人在高山之上建教立派,一座座宮殿在高山險峰上挺拔而起,威武不凡,一排排比鄰而居,坐落有致,亭臺樓閣數不勝數,高貴華麗。
就說山與山之間的道路建造,直線間小路,螺旋相交叉。下有圓形路,上有鐵索橋。石橋臥江面,綠水長不息。
這些無一不是經過先輩們的深思熟慮,他們無一不是能工巧匠。這些道路新穎別致,構思巧妙,也算得上是一項引人注目驚嘆的工程了。
中央兩座山的房屋建造及其分布別無二致,而山上的風景則稍有互異之處。
具體來講陰山比較接近于天水山,而晴嶺則比較接近于炎火山,與它們的山名相對應。
祝照帶著火皇來到了玄陰宮前,高近三丈的大殿,氣勢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