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共工的確是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也犯了了不起的大錯。上古時候的那場滔天洪水,并不只是各族糾紛長久積淀的結果,更有私人原因。
但是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直接引發這場動亂,只有五族重要的人物才知道,向昭只是個后輩,但對于這種褒貶不一的大人物,他自然不會等閑視之。
水神共工怒出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從那之后的近千年間,跨越了顓頊、帝嚳、堯、舜幾代帝王,洪荒生靈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下洪荒四處基本一片汪洋,生靈難以立足,幾乎重現了洪荒開天辟地之初的景象,四處充裕著毀滅與死亡的氣息。
鑄成這種大錯,無論是誰都不可原諒。更有傳說,帝舜之死其實與水神共工脫不了干系。帝舜當年南巡蒼梧,炎黃兩族表面和睦,其實一直暗中鉤心斗角。共工當年的兩族形勢更是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帝舜何以明知危險,還要去蒼梧?雖然五族高手能猜得到其實帝舜并沒有死,而是去了神界,但是洪荒老百姓不會這么想。
帝舜說是死了,其實只是將洪荒天子之位放棄而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更何況那時的帝舜是洪荒的中樞,更是黃帝一族的驕傲,共工不會遷怒于所有人,所以只需要一個人消失就行,所以才有了后來帝舜死于蒼梧的大事。
不過帝舜是一代洪荒天子,其修為不說比得過共工后土這些大神,但是至少位于洪荒絕頂高手之列,要殺他何其困難。所以帝舜其實并不是被共工和炎族人直接殺了,而是他以自己的意志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但是帝舜又何以做到這種程度?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正如同洪荒傳說的那般,帝舜為人正直寬厚愛人,仁義無雙,是洪荒之人的榜樣。眼見洪荒生靈涂炭置身危難,帝舜心有不忍,去到蒼梧其實也是請求共工和炎族人幫忙。
之所以帝舜愿意自己從這個世界消失,還要另一個原因,這關系到另一個人的不朽傳奇。上古傳說中的三位賢能帝王:堯、舜、禹,之所以能天下大治百姓歸心,人人安居樂業,自給自足,更能做到懂得禮數安分守己,天下無論是洪荒還是荒外蠻族,都得以教化,一人功不可沒。
從有明確記錄開始的上下五千年來看,不難明白一個道理,想要一個國家強大興盛,單單統治者明智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很多統治者也不太明智,但是無論是什么時候,想要強大,知人善用方為一個賢能帝王應當具備的素質。穿插于堯舜禹三代帝王的賢臣,他會是誰(讀者可以就此打住,猜想一下,接下來可是會透露劇情的哦!)?
說到底,當年共工大神雷霆震怒,撞倒不周山,與他不無關系。本來是帝嚳的親生兒子,但就是因為炎黃兩族關系,從一生下來就受到冷落,當然他的母親從一開始嫁過去就住著與冷宮差不多的地方,這就是一切紛亂直接的開始。
本來應天地之力而生,天生體質不凡,卻被人污為是妖孽降世,受人排擠,從小便被丟棄在荒野。后來被共工大神偶然拾得,并且知道了其身份,帶到神農氏,授予三界頂級神功,十幾年之后,洪荒一個厲害無比的少年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