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番沉默之后,他才平靜地道:“若朝廷百官都能有薛大人這般志向,那這天下恢復澄明之日,不遠矣。”
這話雖是夸贊,但其實卻是一種婉拒。
因為薛易方才那番話雖然未曾直言,但稍微有些腦子的人都聽得出來,那是在招攬辛振海。
而辛振海卻沒有正面回應,這無異于是一種拒絕了。
但薛易卻不想就此放棄,因為他想對付雨化田,乃至于將來對付萬通,都需要像辛振海著樣心懷天下,又武功高強的義士相助。
二流后期的實力,放眼當今江湖,已然可入頂尖之列了。
若是能多著樣一個幫手,薛易以后行事也會容易許多。
他也知道辛振海著樣的人不好糊弄,所以索性不再繞圈子,直接起身深深一揖,沉聲道:“辛兄,我是真心實意想請你一同重整朝綱,懲治奸佞。辛兄不必擔心為我所利用,因為若是薛某今后之所為,有任何一點違背了你心中之道義,你都可以隨時離去,甚至是對薛某拔刀相向,薛某絕無怨言!”
他一番言辭懇切至極,終于令得辛振海動容了。
辛振海既然有心潛入東廠,拯救蒙冤入獄之人,自然也是胸懷天下之輩,不惑之齡才遇到一個薛易這樣開誠布公招攬他的人,要說他不心動,那也是假的。
只是一方面他本能地對朝堂官員不太信任,另一方面薛易又實在太年輕,令得他總覺得有些不靠譜。
所以辛振海面上仍是猶豫不決:“這……”
薛易見他這般模樣,就知道有戲,當即趁熱打鐵,故意出言相激:“辛兄,你莫非也是深怕卷入朝堂,最終未能肅清天下,卻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胡說八道!我辛振海自幼習武,立志報效國家、保境安民,雖百死猶未悔!若是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而死,縱使粉身碎骨又如何?”
始終心平氣和的辛振海竟是拍案而起,顯然被薛易所言激起了怒火。
薛易聞言立即反問道:“既然辛兄有如此決心,那還顧忌什么?難道我薛易讓你去做傷天害理之事,以辛兄你的心志,就會奉命而為了?辛兄對于善惡是非,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判斷?薛某只是求你助我,絕不是要求你對我言聽計從!但凡是你覺得違背了本心和原則之事,你大可以拒絕執行!”
喘了口氣,他又沉聲喝道:“我薛易要的是同生共死,志同道合,一起匡扶社稷的兄弟,而不是唯命是從的走狗,你明白么?”
這一字字一句句都是薛易由心而發,雖然情緒上有表演的成分,但內容卻絕無半句虛言。
他身為炎黃子孫,每每讀到明末歷史便忍不住扼腕嘆息,現如今有機會在這方世界改變后世那糟糕的歷史,他當然愿意去努力一把!
當然,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薛易也會盡力為自身謀取利益——個人利益與家國利益并不矛盾,兩者完全可以做到和諧統一。
辛振海饒是活了四十多年,卻在這封建的大明王朝,卻也從未聽過如此坦白又直指內心的言論,心緒激蕩良久,終于是抱拳躬身,肅然道:“請薛大人務必謹記今日所言,若是今后言行不一,休怪辛某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