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人全靠看人眼色謀生,消息該極靈通,他便牽馬走過去。
幾個閑漢見他走近了,都站起身。當先一個兩瞥小胡子的笑嘻嘻道:“大官人,有什么活計沒有?”
李伯辰道:“打問個事情。”
那人立即笑道:“那您找對人了。這散關城內外誰家小姐偷了情、誰家老朽納了妾,沒我不知道的——您就叫我渾三兒,有事您盡管吩咐。”
李伯辰便道:“好,這城里原先有一家賣蓼釀的,你可知道?”
渾三兒轉轉眼睛想了想,道:“知道!知道!”
又皺了皺眉:“可一時想不起了——昨晚倒春寒,我凍了一宿,此時頭痛腦熱……”
李伯辰伸手自懷中摸了五枚大錢拋給他,道:“買點熱湯喝腦袋能靈光點么?”
渾三也笑了:“能,自然能。”
但只站著,也不再說話。李伯辰暗嘆一口氣,索性摸了一陌錢出來,那渾三兒眼睛立時亮了。
他便道:“不知道也不要緊,你們幾個去給我打聽打聽,我就在此處等著。要得著確信兒,這些都是你們的。”
渾三兒立時轉身吆喝一聲:“哥兒幾個,活動起來吧?”
身后幾人立時眉開眼笑地散開了。渾三兒轉身笑道:“大官人稍候,不出半個時辰,回來繳令!”
說罷也撒開腿去了。
李伯辰便牽馬避在路旁,靠墻站著。他邊等邊看這街上行人,漸漸又發現了與隋境的不同之處。隋境許多城市雖也繁華,但城中的閑漢、乞兒、力夫也不少。但這散關城中在路上走的,多衣著整潔,極難瞧見窮困潦倒的。就是剛才渾三兒那些人,雖有幾個的棉服破了絮,可好歹也能穿暖。
李國遭大劫才十幾年,城外大片田地荒蕪,該不會比隋境更加富庶。如此現象,該是意味著那些窮苦人都不在城中了吧——難以謀生,該都逃難去了。
出楓華谷到散關城,四五十里路都沒瞧見驛站、哨卡,而剛才在城門口又見了隋人軍卒被當眾羞辱……或許是因為此處官府只能保得城內太平,而對城外無力統治了。
這么看,臨西君的情況比自己想得要更好些,李境百姓似乎也過得更苦些。
雖說曾經的五國諸侯都共奉一位高天子,但于李國人而言,如今的確是做了亡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