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嘎吱”一聲打開了,進來三個人。
王文慧一見中間那人趕緊起身迎了上去,然后“撲通”一聲跪下了。
“墨爾迪勒船坊主事王文慧見過大汗,見過尚書大人”
原來是尼堪到了,他身后跟著工部的孫道成,還有一位少年,面紅齒白的,服飾與王文慧倒有七八分像。
尼堪含笑著將他扶起來,又將那位少年介紹給他。
“文慧,這位是張文俊,原本在三屯營監軍,聽說還是你的姨表兄弟,也被建奴擄到了北地,本汗正愁著無處安置,一想到你們都通文墨,又是親戚,干脆給你帶過來了,就跟著你在船坊做事,也好有個伴兒”
這時張文俊、王文慧又跪下了,“多謝大汗體諒”
兩人臉上都掛著淚珠,尼堪掏出一塊帕子,給兩人抹去淚水。
“可惜你兩人都是……,否則還可以給你們尋一門親事”
……
呼倫城外,吳應龍正跟著牧仁在操練火槍。
吳應龍,原本是遼東孫得功手下的一名軍卒,跟著孫得功投降努爾哈赤時吳應龍才十六歲,加入建奴的隊伍后立即因為身量未足的原因被淘汰了,最后被發配到阿濟格的旗下做了一名阿哈,由于他是孤兒,便直接賜給了阿濟格手下一名牛錄額真。
幾年后吳應龍漸漸長成,身形也慢慢長開了,也是那名牛錄額真旗下一名種地的好手,不過由于這兩年遼東“大饑”,餓死的漢人農戶不在少數,吳應龍在牛錄額真家里稍好一些,也不過是一日一餐,勉強沒有餓死。
這次跟著牛錄額真南下劫掠,也就是備著準備挖壕溝、填壕溝用的,沒想到由于戰事順利、虜獲甚多,這劫掠的日子倒是比在遼東好過,俘獲了新的阿哈以后,他們這上萬的“老阿哈”一時便成了難得的“人上人”,具體負責看管那兩萬俘虜。
沒想到……
吳應龍倒是逆來順受的脾性,見漠北的索倫大汗讓自己當兵,倒是應了他許久的心思,以前在孫得功手下當兵,那是因為家里是世代軍戶,頂了老爹的缺才進去的,當時由于身型單薄,著實受了營里軍將不少欺辱,如今又回到軍營里,吃得好、穿得好,練得不好也只是懲罰加練。
聽說最終還是要淘汰兩千人,不過這兩千人要不是去工坊、便是去礦上,還是“護衛隊”的身份,并不是一味的苦力。
這日子可比在建州老爺們手下快活多了。
吳應龍今年二十五歲了,還是孑然一身,聽說練得好的百夫長以上可以與營里的女人成親,他有從軍的底子,加上務農的耐性,很快便從五千人中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十人的小隊長。
十人長,離百夫長也就一步之遙。
吳應龍練得更勤了。
到八月份的時候,吳應龍如愿成了三千常備軍里的一員,還如愿升任了百夫長。
有人歡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