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功與額圖琿兩人膽敢以區區幾十人上岸穿越這陌生的地方,除了醫療、休整已經奄奄一息的病馬、病人外,還有一個倚仗。
那是尼堪在他們出發前給他們說的,“這是東勝瀛洲的西海岸大致的地形,若是船只不幸在此處觸礁,不得不上岸步行,你們可以沿著匯入大海的河流徑直向東穿過海邊的幾十里山地,之后便是一處草原、山林夾雜的地帶”
“此處兩側都是大山,再向東又是一大片更為廣闊的草原地帶,來到此處后徑直向北走,途中會遇到一條大河,越過這條大河后繼續西北走,邊走邊測定維度,在目標出現時又折向西行,又過一片幾百里的山地后便可抵達目的地”
“若是條件合適,再遇到第一片草原地帶后可以停留下來,就在那里立足”
尼堪所說的有幾個意思。
后世美國的西北海岸都是茫茫山林,這個時代直接穿越幾乎不可能,向東穿越的第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便是后世的波特蘭-奧爾巴尼谷地,再往東越過山林則是俄勒岡大草原。
以這五艘船只擁有的實力,是不大可能在支奴干人密布的俄勒岡大草原站住腳跟的,占住波特蘭谷地倒是有可能,不過此地與尼堪劃定的最終目的地——溫哥華、西雅圖一帶還是有些差距,溫哥華的港口條件、附近的礦藏、木材,被群山包圍的得天獨厚的環境都是初來乍到的小分隊急需的。
尼堪也給李成功他們講過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瑪雅帝國、印加帝國的“豐功偉績”,并在他們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特別是像龍天庭、李成功這些年滿三十五歲,急需大的功績傍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去東勝瀛洲打出一片天地,立下赫赫戰功!
這已經是龍天庭他們心中唯一的希望。
陸軍幾人病倒,戰馬奄奄一息,恰好給了李成功盡快立下“新功”的“機會”,在他的攛掇下,烏扎部出身的額圖琿也是怦然心動。
至于孫德茂愿意舍棄大船回到陸地上,其中的緣故倒是與兩人不同。
“我本是林中人,在海上漂了近四個月,想念大陸了”。
這是孫德茂的原話,但特弗瑞一點也不相信,不過他還是同意了孫德茂上岸。
“孫德茂是瀚海軍中最標準的軍人”
這是特弗瑞相信孫德茂的重要原因。
在這個時代,就算在尼堪軍中,也沒有達到向戚繼光軍中那樣整肅的軍紀,但孫德茂卻是少有的完全按照操典來一絲不茍執行的人,何況還是一個出身于“蠻荒”的林中人,這在特弗瑞看來實在了不起,在他眼里,只有最為虔誠的基督徒才有可能達到像他那樣。
而李成功的那些老兵,年紀這么大了還很難升上去,拋開其它因素,“油滑”一途是少不了的。
有孫德茂這樣一個深受尼堪器重的“標準”軍人在一旁盯著,特弗瑞還是有些放心的。
“你前世肯定是一個修士”
有一次特弗瑞跟孫德茂看玩笑,不過卻被孫德茂孫德茂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尊敬的艦長大人,我篤信薩滿,是長生天的子民”。
自那以后特弗瑞就很少跟他開玩笑了,不過他私底下也了解過薩滿教,在他眼里,那不過是叢林中蠻夷擁有的原始宗教而已,有什么值得“篤信”的?
饒是如此,特弗瑞對孫德茂還是頗為看重。
整整花了一天時間,李成功和額圖琿才將二十九匹馬、五十名大齡士兵(年滿三十五歲)、糧草/彈藥補給運到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