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記憶,多層直通甲板、船腹包銅是英國人首先發明的,不過船腹橢圓形的設計(以前的蓋倫船都是圓形)卻是西班牙人的獨創,而自己的新艦隊幾乎將所有的創新都用上了。
饒是如此,雖然自己多次提點,大明的船匠也是聰明透頂,終究是在慢慢摸索中建造出來的,這三年,黑城、伯力的船場別的都沒做,就只打造了這九艘船只,還是一邊建造,一邊琢磨,特別是帆索的設計,尼堪他自己也只知曉個大概,雖然這些船只勉強下水了,目前的表現還是不錯,不過實戰中如何,他還是有些打鼓。
若是有馬尼拉那幾百戶船匠加盟,他稍微提點一下,估計像汪然明提到的麥氏父子都很快會明白,屆時,麥阿水加楊春的組合,加上海軍學校專攻船只技術的學生(如何精確制圖的技術尼堪已經完全沒有保留地交給了他們),估計是亞洲最強,什么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都要要靠邊站,連荷蘭人也只能望其項背。
當然了,若是能在一次戰斗中大勝西班牙人,并將他們的狗腿子倭人、摩爾人殺傷一些,再與馬尼拉總督簽訂秘密協議,在保證華人安全的前提下雙方繼續貿易則是最好的結局。
占領呂宋?
“還是做一個北境之主吧,我還是喜歡寒冷的味道”,尼堪深吸了一下,好好地感受了一下空氣中潮濕陰冷的味道。
不過他讓新艦隊齊聚海參崴,不是專門來接受校閱的,而是另有他用。
次日,尼堪行宮。
尼堪高坐主位,兩側孫秀節、羅承志、孫佳績、曲承恩、楊庭棟分列左右,屋中還多了兩人,赫然是柳川靜云和王文慧。
這兩人突然出現在這里,讓所有的人都有些意外。
時至今日,王文慧已經完全掌握了尼堪的灰衣衛,不過一直深居簡出,沒想到這次竟然跟著尼堪到了海參崴。
已經二十八歲的王文慧經過了沈陽事件后變得冷酷無比,但對尼堪絕對忠心耿耿,眼前的他一身絲質的灰色衣服,衣服袖口繡著瀚海國的左飛龍、右猛虎、中間火槍的標準徽標,不同的是,徽標上部還加了一個海東青,還是雙頭的,算是“灰衣衛”的獨特標志。
尼堪出行時,除非戰時,都喜歡戴一頂蒙古式的大帽,眼下的王文慧卻是一頂小帽(類似后世的西瓜帽),灰色的衣袖本來還比較寬大,袖口卻突然收緊,加上牛皮護腕,顯示了他的獨特身份。
依舊是一副白皙的面孔,興許是經歷了沈陽那件慘烈的事情后他的話語更少了,面色用慘白來形容來似乎更為恰當。
他坐在右邊首位,面目微微下垂,手里隨時拿著鵝毛筆和縫成一冊的白紙,這也是尼堪要求的,正常條件下自然是用毛筆的,但像在這種場合,需要速記的話,西洋人使用的鵝毛筆還是好使一些。
柳川靜云坐在另一側的下首,與之前相比,他的狀態倒是很正常,似乎更加沉穩了。
當然了,兩人都刻意地避免將視線投向對方。
“……”
“……”
羅承志在匯報伯力省這幾年的發展情況,包括人口、耕地、工坊、道路、港口、軍力諸務,其實這些情況尼堪都是門清,但既然巡視到此地了,也少不得再讓地方長官正式匯報一遍。
“溫暖的港口,我也想啊”,等他匯報完了,尼堪不禁長嘆一聲,按照之前的計劃,牧仁他們抵達瀛洲后,只留兩艘大船,也就是布拉姆號、奧拉號,一艘戰艦、一艘武裝商船在那里,剩下三艘大船全部乘著阿拉斯加暖流、千島寒流從更北的地方返回國內。
這也是為了避開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航線,其實從墨西哥的阿爾普爾科出發,向西經過北赤道暖流、東風帶是更好的選擇,但目前尼堪決定在瀛洲慢慢發展、隱藏實力,等時機成熟后再走那條航線。
而瀛洲(溫哥華)、西雅圖、波特蘭都是常年不凍的優質港口,附近又出產大量的優質船材,那里才是最佳的海軍基地,可惜……
東北亞這邊,稍微靠北的地方,旅順港自然是好,濟州港也就是勉強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