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以南,雨季開始了。
壽州城附近,一片煙雨蒙蒙,城池、江河、山林、村莊,都籠罩在雨霧里,影影綽綽的。
“呼……”,城池里、城池附近的軍營里不時傳來戰馬打響鼻的聲音,若是在尋常天氣,戰馬在奔跑后打響鼻是常有的事,那是馬匹將奔跑時竄入鼻腔的灰塵除掉的一種自衛手段。
但在眼下,在寧靜的雨幕中,戰馬突然大面積開始打響鼻,則只有一個原因。
馬匹感冒了。
一時,無論城里城外都有些煩憂。
黃得功從八公山出來后,需要越過東肥水進抵壽州城下,為了就近竟取用水源,他的大營自然依托東肥水設置。
而壽州城卻是夾在東、西肥水之間建設的城池,兩條河流在城池附近匯合后成為肥水,最終向北匯入淮河。
除了兩條肥水,在城池以南大約幾十里的地方,則是由于兩條肥水在歷史上大肆泛濫造成的大面積的沼澤地,后世治理后稱之為瓦埠湖。
黃得功扎下大營后,位于八公山與東肥水之間的浮橋并沒有拆除,打的主意自然是一旦不敵,自己還有竄入八公山以及向東越過淮水東去的意思。
可惜的是,這座浮橋在一夜之間被瀚海軍破壞了,被南下的朱克圖軍團破壞了,那之后,朱克圖軍團就在東肥水東岸、八公山腳下扎下大營。
而姬甲杰部抵達后,則在壽州城西、西肥水東岸扎下大營,并沒有進入城內,一開始,黃得功眼見彼等人馬不多,還派出大將常進功阻止彼等扎營,不過卻被出城的蕭阿林三千騎一個突擊便打得大敗,那是黃得功抵達壽州后打的第一個仗,在不到一個小時里,號稱明朝大將常遇春后裔(庶支)的常進功大敗,最后順利回到黃得功大營的不到一半。
當時黃得功是這樣想的,“自己以五千騎去騷擾對方扎營,那時,無論城中還是城外,敵人的騎兵都不會超過己方,常進功是本侯麾下騎兵猛將,就算不敵對方,也能全身而退”
沒想到卻迎來了一個大敗!
常進功回到大營是這樣對黃得功說的,“侯爺,不用想了,我是從遼東過來的,參加過好幾次遼東大戰,見識過建奴的騎兵,這蠻賊騎兵都是高頭大馬,騎士都悍勇無比,更兼裝具驚人,又有火器配合,戰力還在那建奴之上,別說末將了,就是您的家丁隊也討不了好,趕緊想轍撤退吧”
此時龍亢集的戰事尚未展開,黃得功雖然打消了再一次讓兒子黃維明進攻姬甲杰部的想法,不過卻并沒有撤退,他在等待劉良佐那里的消息。
幾日后,江淮地區的雨季來臨,黃得功部的糧草只能支應三日了,卻迎來了一個讓他如雷轟頂的消息。
劉良佐、高杰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