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福由于以前在鳳陽挖過堰塘,最后接到了帶領一百人在南金州東北的拉哈布拉山挖掘三口大型堰塘的任務,也就是比后世的水庫略小一些的蓄水池。
南金州這個地方,地方不大,也并沒有太多的河流,不過除了一面臨海,其它幾面都是山林,有山的地方便有山坳,便有溪流,在山坳處挖掘堰塘,在旱季正是時候。
若還是沒有水泥的時代,在山坳修建水塘,一百人,半年下來也不見得修得好,那時,他們只能修建小一些的堰塘,利用類似修建城池的技術,內里夯土,外面砌筑石塊。
這樣的技術,在后世五六十年代依舊在中國大行其道。
有了水泥這種利器,它們與石塊混合后將遠遠強于砌石夯土的壩子,于是便能修建大一些的水壩了。
隊伍里還有一人來自南金州衙門,是俄勒岡高等技術學校畢業的,專門學習過水利設施建設的,實際上此時他能拿得出手的無非是這樣幾樣:
選擇壩址,確定壩高,計算最大蓄水可能澆灌的農田數量,以及在使用不同比例混凝土情形下水壩的厚度,當然了,如何澆筑混凝土也需要他指點。
至于具體如何筑壩,便是劉安福的事了。
一百人,看起來很多,不過由于要分配到砸石頭、采砂、攪拌混凝土、打地基等事務,分到每一處的人手并不多。
劉安福陪著衙門的那個叫甚“技術員”的后生在山坳里轉悠,他的兒子以及霍克由于力氣大,已經分配到山上去采集石頭了。
恰好這個技術員也姓劉,他讓劉安福叫他“小劉”,劉安福可不敢,非要叫他“劉大人”。
劉安福跟著劉技術員走了一圈,只見他隨身還攜帶著一架類似望遠鏡那樣的東西,還不停用大拇指比劃著,心里感到好奇,等兩人走累了,在一塊大石上歇息時,劉安福掏出一盒自己從南金州街市買來的紙煙,掏出一根遞給劉技術員,然后掏出一枚大夏國新出的燧石打火機給他點上了。
“劉叔”,小劉看著老劉,笑道,“您老也買了這新出的玩意兒?這東西可不便宜啊”
這種打火機確實不便宜,市面上要賣一個銀幣一個,原本是用來試水的,沒想到甫一推出便大受歡迎,這東西可比火石、火鐮、火絨方便多了。
最后,不但有錢人都買了,連普通農戶、牧戶也紛紛購買,當然了,由于產量還很小,就是有錢也買不到,只能訂購。
“嘿嘿”,老劉給自己點上了一支煙,“這是我家老二在瀛洲買的,一個銀幣一個,俺可舍不得買,不過,確實方便”
小劉點點頭,又說道:“老劉,聽說您是建筑水壩的老手了,那您說說,在這里我等該如何選擇壩址?”
老劉站了起來,“這樣的大壩,俺還是頭一次見到,以前在鳳陽鄉下,我等建造的堰塘、水渠都是夯土砌石的,規模都不大,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我倆坐的地方是一個小山頭,對面又是一個,兩地相距約莫二十丈,中間還有一條小溪,直接利用兩個山頭用那甚混凝土連起來就是了”
小劉卻搖搖頭,“沒有這么簡單,我還要瞧瞧這兩座山頭是何質地,如果都是土山,肯定不行,如果是石頭、泥土參半,那就成了”
“這是為何?”
“呵呵,我等需要建造的水壩高九丈,蓄滿水之后,水面平時至少有八丈高,嗯,那就產生非常大的壓力……”
說到這里,他看了老劉一眼,“這樣的壓力可不是一座小土山包可以抗衡的,別的不說,純粹的土山在水的滲透下,會逐漸變軟變松,一旦遇到大雨就會垮塌,屆時,大水會從這一側沖到下面的村落,這種大壩,我等是按照滿足一個村落,哦,也就是五千畝土地來規劃的”
“一旦垮塌,不僅五千畝田地會被淹沒,幾百人的性命也是在頃刻之間”
老劉的心理一凜,對于這些,他自然不知,以前他們雖然修建過堰塘,但都是方圓幾畝的小塘,一般情形下是不會垮塌的。
“轟!”
遠處傳來了一陣轟鳴聲,那是他兒子劉根在帶著人用黑火藥炸石頭,將大石頭炸脆后用竹筐挑到山下的指定地點。
小劉聽到這聲音不禁皺了一下眉頭,他拍拍屁股站了起來。
“早就跟他們說過,用半埋法,那樣炸出來的石頭不但齊整,動靜還小,也不會讓飛濺的石塊傷到人,走,看看去”
老劉畢恭畢敬地跟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