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倫堡本是哈薩克汗國的夏都,當時哈薩克汗國以此為基地作為對抗沙俄的前線長達兩百年,可想而知此地的堅固。
沒錯,這是一座哈薩克汗國境內少有的石質城堡,周長六里,高大厚實,大夏國接手后除了將城內的排水、排污設施進行了重建,其它的基本沒變。
尼堪將安西大都護府設置在這里,也是有他獨有的思量。
到了十七世紀中期以后,純粹游牧部落的衰微已經變得肉眼可見了,這樣一來,已經慢慢進入工業化初期的歐洲諸國,以及由于擁有大量歐洲奴隸而水漲船高的奧斯曼帝國便成了帝國真正的對手。
于是,將府城設在靠近黑海以及俄羅斯本土的奧倫堡就恰如其分了。
從奧倫堡開始,大船就可以直抵里海,然后通過阿提拉河(伏爾加河)可直抵察里津,接著在通過阿提拉河與頓河之間的運河(俄羅斯人初建,大夏人最后完成,全長一百三十里)可以直接運到黑海沿岸,途中雖然繞了一個大灣,不過像運輸青銅炮這樣沉重的物資,若是沿著大夏馳道運輸的話,最后花費的時間、人力、錢財還要超過水路。
而奧倫堡正好這個節點上。
孫秀寧來到了城中的大都督府,先后拜見了大都督哈爾哈圖以及左參政于成龍。
于成龍,對了,就是歷史上那位大清名臣,如今卻成了大夏國在安西都護府職位僅次于大都督的左參政,實際上掌管著整個大都護府好幾個省,一個總督轄區,一個大公國的政務。
與尼堪料想的一樣,于成龍的一絲不茍、剛正嚴厲與哈爾哈圖巨大的威望很好形成了制衡,否則這個職位若是放到任何一人身上都讓人不太放心。
大夏國現在的安西大都護府可不是歷史上大唐的都護府,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半獨立的國家。
眼下的大都護府境內的人口已經超過兩百萬,且還在穩定增長中。
孫秀寧的背景于成龍自然知曉,不過他在見到孫秀寧,聽完他的匯報后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知道了”,便揮手讓他下去了,幸虧孫秀寧知道他的為人,否則肯定會記恨在心的。
孫秀寧與阿德里安一起押著船隊繼續南下了。
到了奧倫堡后,薩日德格河的河面就變得寬闊起來,船隊的速度也快了起來,從奧倫堡開始一直到里海北岸重鎮阿特勞有一千五百里,船隊花了十日便到了。
阿特勞,一座灰白色的城堡出現在薩日德格河的東西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