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他一方面飛馬沿著楚河東岸北上去向車臣匯報,一方面向靠近關隘的盆地邊緣派出了三千騎兵,這已經是他的一半力量了,他回到納倫盆地后又增加了一千常備軍,眼下他身邊的軍力加起來也只有六千騎。
對于喀什噶爾西北邊的關隘他只能暗自祈禱了,因為那里的地勢更為平坦,不過若是敵人從那里過來,盆地中間還有一座阿拉套山阻隔,想要抵達圖倫還有幾百里,他還有時間應對。
恰克馬克河,在突厥語里是“閃電之河”,意思是當春夏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恰克馬克河由于落差很大,四處快速匯聚的河水會在短時間里將河道充滿,并以極快的速度沖向下游。
就在大明中期的時候,恰克馬克河就發過一次大水,將整個喀什葛爾以及周圍的綠洲淹成一片澤國,千年古城也毀之一旦。
這也是葉爾羌汗國為何將都城設置在葉爾羌而不是名城喀什噶爾的原因。
與托什干河河谷相比,恰克馬克河的河谷就寬闊許多,道路也好走的多。
這里,才是大夏國準備進入納倫盆地的真正道路,當阿拉迪將騎兵調到托什干河上游時,楊廷玉親自帶著一個軍團的軍力出發了。
楊廷玉,那位曾在敦煌做過的馬賊的西北楊家后裔,今年也三十八歲了,在大夏國奪占北京的戰事里立下大功,與岳鎮邦、皇甫端一起受到了尼堪的重視。
與其它將領不同,楊廷玉在三十歲那年娶了山西孫家,也就是尼堪老家的一個女兒,算起來也是孫家的女婿,如此一來又在一眾漢將里頗為不同。
當然了,與他幾乎一起發跡的名將還有好幾位,比如根紅苗正的楊庭棟,漸漸顯露出名將之資的趙良棟、岳鎮邦,算起來,楊廷玉雖然受到重視,不過也沒有明顯超出上述幾位。
但在進攻青海、四川的戰事結束后,他的地位明顯提高了,眼下已經隱隱有第一代漢將中最位高權重者李延庚接班人的聲譽。
李延庚,是李永芳的長子,帝國一等侯,樞密院樞密使,正一品,幾與朱克圖、哈爾哈圖等人并駕齊驅。
尼堪讓楊廷玉帶兵鎮守南疆,自然是看中了他并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這在險象環生的以喀什葛爾為中心的地帶異常重要。
尼堪沒有看錯,當他派出一支騎兵旅從阿克蘇出發,做出要從托什干河進入納倫盆地的跡象后,自己親自帶著一整個軍團的兵力沿著恰克馬克河河谷北上了。
與托什干河不同,恰克馬克河的隘口設置在后世托云鄉附近,那里是恰克馬克河一條支流匯入的地方,河谷寬達一里,原本就是一處兵營所在,從這里開始,進入納倫盆地就要沿著支流走了。
以前,由于葉爾羌、準噶爾、和碩特、布哈拉、哈薩克幾方爭戰不休,導致他們之間的費爾干納盆地、納倫盆地、伊塞克湖附近民不聊生,想要在這些地方正常耕種、放牧、勞作不太容易,于是,一個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的行業便應運而生。
馬賊,對,就是馬賊,在葉爾羌汗國的殘余敗退進入費爾干納盆地后,納倫盆地便成了馬賊的天堂。
哈爾斯,便是最大的一股馬賊頭目。
哈爾斯,是以前哈薩克汗國南方軍團叛亂后被當時的大汗葉斯木汗幾乎滅了族的塔哈干人的后代,他們逃跑后,大多遷徙到納倫盆地這樣的高原地帶,一部分人干起了游牧的老營生,但哈爾斯卻不同,他是塔哈干大貴族的后代,不想就這么蹉跎一生,輾轉各地后最后覺得馬賊是一個不錯的行當。